缺客户?试试这4个营销妙招(中)

接下来我继续分享3个比较直接的技巧。

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用参照物。

02

找准参照物

一个好的参照物,能让用户很快就记住某个功能,了解产品核心特点,评估其价值。

我们可以从产品功能、形态、价格、诉求点、特性、用途、场景,或纯粹的价值等方面与用户熟知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产品优势。

参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突出你要表现的目标关键项,而且用户立马就能get到。它比大量的形容词、数据、夸张等都要更实用。

比如文案天后李欣频《脑力决胜论里》,实物的高价,用获取无价的精神补给作为参照,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要推销的书的价值。

1000元买不到一副眼镜

却可以买到比尔盖茨的眼光

1000元买不到几次心理医生

却可以买到一辈子受用的EQ智慧

1000元请不到一位趋势顾问

却可以买到爆米花报告的未来商机

还有现在正当年的 “抖音带货一哥” 罗永浩在做老罗英语培训时,有个1块钱试听8次课的广告,非常经典,大家感受下:

以创口贴为例,有了这个参照物,就让 “1元钱” 这个价格显得更具体,强化了优惠感;另外,通过创口贴去做参照,也让 “老罗英语培训听八次课” 这个产品的价值明显取胜。

想想嘛,你是要一个创口贴,还是要听老罗讲八次课?赶紧掏钱吧!

当然了,看杜蕾斯之前的很多案例,那绝对也是玩参照的行家啊。

在一次圣诞节借势营销中,杜蕾斯就打了一次标准的参照对比玩法,不仅有趣还实用。不服不行啊。

还有经典长城葡萄酒文案《十年间,世界发生了什么》,就是利用世界上十年间发生的 “大事” 作为参照物,与产品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这瓶酒的品质。

长城葡萄酒经典文案,大家看得最多的应该是北京奥美写的《 三毫米的旅程,一颗好葡萄要走十年 》,其实这个也挺不错: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科学家发现了12,866颗小行星

地球上出生了3亿人

热带雨林减少了6,070,000平方公里

元首们签署了6,035项外交备忘录

互联网用户增长了270倍

5,670,003只流浪狗找到了家

乔丹3次复出

96,354,426对男女结婚

25,457,998对男女离婚

人们喝掉7,000,000,000,000罐碳酸饮料

平均体重增加15%。

我们,养育了一瓶好酒。

本来十年酿一瓶酒也没什么,但加上了这些七七八八的惊人数字上的参照,偏偏看完这个广告我莫名其妙就觉得:“哇,太牛了!”

至于牛在哪?不知道!

总之,用好了参照物这个妙招,你应该能够量产出一大批更有效的文案了。

03

建立基模

什么叫基模呢?

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它是我们认知中所有知识的一个海量集合。

还是举个例子:

西柚是柑橘科属的亚热带水果,簇生成串,皮薄且软。果肉分瓣,颜色呈淡黄色到珊瑚红,从多汁到微干,从香甜可口到酸味扑鼻。

如果你不是很了解西柚,那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试着根据上面的介绍好好想想西柚是长什么模样的。

我估计你很可能完全想象不出来。

那我们再换一种介绍试试:

西柚是一种小型的柚子,形似葡萄,皮如柑橘薄且软。

怎么样?这个时候你脑袋里是不是已经出现一个西柚的轮廓了?

看到了这个介绍,你就知道西柚是和普通柚子形象差不多的,只不过是个头比较小,又像葡萄的形状,而且它的皮是像柑橘一样又薄又软。

这里,“小柚子”、“葡萄”、“柑橘” 这些你已知熟悉的概念就是我们说的“基模”。

有人会说,这个和上面说的参照物不是一样吗?

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基模是更加高阶的一种认知对比用法。参照物是比较直接的比对,而利用基模则更偏向于思维的关联,认知的唤起。

美国有学者卡尼曼与特维斯基曾提出过 “可得性偏差”,大意是:我们在做判断时,总是利用自己熟悉或者容易想象的信息。

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习惯于用固有的认知结构去理解新事物。

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和空泛的介绍会让人完全抓不到头脑。

这个时候,一个最常用的做法是:利用对方已有的熟知认知来解释未知事物,用一种更视觉化的方法表达,这样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多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年第一代iPhone问世,乔布斯在介绍iPhone时没有直接说 “智能手机”,因为这在当时还是一个完全未知的概念,大神就是大神,他是这么说的:

iPhone=1个大屏iPod+1个手机+1个上网浏览器。

要知道,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这个概念,不管你怎么说别人根本就不会懂,而乔布斯直接利用了人们已经熟知的几个概念(基模),让所有人很快就知道了什么是iPhone。

所以,我们在写产品介绍或文案的时候,不妨也想想自己的产品和用户熟知的东西有哪些关联。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首先,提炼产品的特征和核心功能,全部提取出来,这个是一定要做的,否则你都不了解自己的产品,根本无法进行关联。相信没人比乔布斯了解他的产品了。

然后,寻找用户已知的对象,去和已知对象建立认知关联。

比如之前杜蕾斯有个广告叫 “让我用我多余的那处,填补你的缺陷。”

画面一出,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好吧,揽客魔课堂也真不解释了。

总之,利用基模来解释,能够让人短时间去理解各种未知事物、未知产品、未知概念或者未知功能,并产生具象的画面。 威力强大!

这些内容是在“揽客魔课堂”里了解到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LWYXJH/article/details/11253140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