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WR1642,mmwave studio 参数设置

这是我第一次写技术博客,希望能对看到的小伙伴有一点用
不少小伙伴写了用DCA1000采集器收集TI毫米波雷达的流程图,我也深受其利。
但是发现对于具体雷达前端参数的配置没有提及,可能觉得简单吧。
不过对于小白的我,也困扰了一段时间。

连续调频脉冲下的信号体制

直接上图
摘自TI文档
在studio的SensorConfig中间就摆着上图。
Ramp Time 和Freq Slope 这两个参数尤其注意
Sample Rate 也关键,它一般不能去太小,因为抽样是在Ramp Time 掐头去尾的一段时间,太小的话,就会超了Ramp Time 持续的时间。

摘自TI文档
一个chrip最大的带宽是4Ghz,从77GHz开始,就是不超过81GHz
所以要综合考虑调频时间和斜率大小

上手改参数

Profile子单元参数修改
图中参数是我设置的
64.985MHz/us * 60us=3899.1 MHz 对应图中的数值<4GHz
采样时间=ADC samples/采样率=256/5120k=50us<60us

Chrip子单元参数修改
改之前,还得看个图
Frame帧的结构
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帧中允许chrip形式是不同(明显A2斜率大于A1)。
我目前还没涉及到改帧中的不同chrip,所以遵循默认值,全是0。

Frame子单元的修改
我设置一帧有128个chrip
总共有32个帧

注:这里的Periodicity是什么含义我不知道,如果有幸看到此篇文章的小伙伴知道,希望评论与我沟通。

这个参数不知
没跑所以为0,这个跑起来是21.4%,我也不知具体含义。

根据采集文件的数据格式,计算一下文件大小

摘自swra581b
bin 文件属性
如果默认参数收集数据的话,收集的bin文件是4MB。
以上参数的收集的bin文件是16MB。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16MB是怎么来的

数据包有32个帧
一帧(frame)有128个chrip
一个chrip采256个点
一个采样点16bit
一个接收天线分为I/Q两路采集(看上上图)
iwr1642有4个接收天线

一个接收天线1帧的数据大小(字节): E=128 * 256 * (16/8) * 2
4个接收天线32帧的数据大小(字节) : 32 * 4 * E=16,777,216 字节

数据相同,可以验证我们理解数据组成是对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anding_qbb/article/details/10755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