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纵览:100款App违法采集个人信息 ;三部门规范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

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积

—— 居伊 · 德波

1

三部门规范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

2020年1月1日起,AI造假视频不得随意发布。《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四次直接提及深度学习,基本可以看做是针对AI造假视频的一次针对性管控。换脸技术出现以来,各种使用AI技术造假的视频层出不穷。现在,不能使用AI技术乱来了。

2

携号转网问答!

工信部:运营商不得阻扰携转

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规定中明确,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携号转网服务,不得有妨碍服务、干扰用户选择、阻挠携转、降低通信服务质量、比较宣传、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

3

43%首尔女性曾遭网络性犯罪

受害者:要网站删偷拍照太难

据首尔最新调查数据显示,43%的首尔女性曾直接或间接遭到网络性犯罪。一名受害者称:我让非法网站删除偷拍我的照片,一家把我拉黑了,一家说删照片需先提供真实姓名和照片。另一市民表示:人们日常使用的网站和社交软件,已成犯罪的温床。

4

信安标委

召开《关保》试点工作启动会

2019年12月3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安标委)秘书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基本要求》(报批稿)(以下简称《关保》)试点工作启动会。本次试点工作旨在验证《关保》标准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标准推广实施积累经验,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试点专家组、试点单位及第三方测评机构等共4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无疑,“关保”的接踵而来,为提升我国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增加更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更加指明目标和方向。

5

区块链再掀热潮

如何严防披着区块链马甲的骗局?

听到靠炒币一夜暴富的故事,你是否心动了?可能你离骗局也不远了。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等方式,利用人们想要一夜暴富的心理敛财,其实是以区块链之名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6

100款App违法采集个人信息

微店、考拉海购上榜

11月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集中查处整改了100款违法违规App及其运营的互联网企业,其中责令限期整改27款,处以警告处罚63款,处以罚款处罚10款,另有2款被立为刑事案件开展侦查。此次集中整治,重点针对无隐私协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范围描述不清、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和非必要采集个人信息等情形。

7

工信部约谈小米等18家企业

垃圾信息问题严重

据工信部官网,工信部针对部分移动转售企业垃圾信息严重扰民问题,集体约谈了18家移动转售企业。工信部指出,部分移动转售企业罔顾企业主体责任,漠视用户利益,治理垃圾信息不力,影响十分恶劣。被约谈企业包括小米、迪信通等。

8

个人信息安全报告发布:

拍拍贷每分钟调用位置权限1468次

9

央视新闻曝光多起

“携号转网”新型诈骗

11月28日,随着携号转网服务的正式开展,全国已发生多起利用运营商携号转网服务实行诈骗的案件。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不法分子利用携号转网服务进行诈骗的途径主要是发送制作好的钓鱼网站链接并引导受害者点击以此获取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进行盗刷。对此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均已下发预警通知。

10

手机让人裸奔,

这是信息社会必须付出的代价?

近日,网络热传在微信发照片时选择发送原图会泄露位置等隐私信息。微信对此回应称,谣言,这锅不归微信背。如今,任何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都含有Exif参数,可调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在照片中记录下位置、时间等信息。

无论你用微信、短信、邮件或是其他传输工具发送原图,都会将附带信息一并发送。但用户在朋友圈发送的图片都经过了系统自动压缩,不是原始图片,已不带位置信息,所以各位可以放心在朋友圈刷屏。微信的回应其实印证了一个事实:智能手机这个信息时代集大成的工具,早就让现实中的人个个处于“裸奔”状态。

哪怕关闭了定位功能,通信公司也能轻而易举地继续追踪。通过智能手机获得的数据,可以在公共卫生、社会舆情、公共危机、战争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效用。

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实时信息制定适宜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有效地化解危机,解决问题。

如果说,利用手机数据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还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即便如此也需要法律授权),那么大量的个人数据和隐私被挪作他用,就让人们格外担心。在中国,手机和网络实名制注册让庞大的个人信息成为确切的数据流。中国互联网协会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

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使用手机通讯和上网泄露的。除了手机数据泄露,更严重的是个人数据被贩卖。在中国,有人脸信息在网上被公开兜售,5000多张人脸打包只要10元;一些通信公司的员工以1毛、6分、1分一条不等的价格销售个人信息,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和千万计的个人手机数据被廉价出售。

在信息时代,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几乎需要以个人信息“裸奔”为代价。但事实上,如果有更严格的法律和管理,使用手机的过程本可以穿上保护隐私的“衣服”,这是信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hipinginfo/article/details/10345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