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hread_join()详解及实验

pthread_join()函数原型: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hread, void **retval);
args:
    pthread_t thread: 被连接线程的线程号
    void **retval : 指向一个指向被连接线程的返回码的指针的指针
return:
    线程连接的状态,0是成功,非0是失败

1.为什么要使用pthread_join()

在很多情况下,主线程生成并起动了子线程,如果子线程里要进行大量的耗时的运算,主线程往往将于子线程之前结束,但是如果主线程处理完其他的事务后,需要用到子线程的处理结果,也就是主线程需要等待子线程执行完成之后再结束,这个时候就要用到pthread_join()方法了。
即pthread_join()的作用可以这样理解:主线程等待子线程的终止。也就是在子线程调用了pthread_join()方法后面的代码,只有等到子线程结束了才能执行。

当A线程调用线程B并 pthread_join() 时,A线程会处于阻塞状态,直到B线程结束后,A线程才会继续执行下去。当 pthread_join() 函数返回后,被调用线程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它的内存空间也会被释放(如果被调用线程是非分离的)。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

  1. 被释放的内存空间仅仅是系统空间,你必须手动清除程序分配的空间,比如 malloc() 分配的空间。
    2.一个线程只能被一个线程所连接。
    3.被连接的线程必须是非分离的,否则连接会出错。
    所以可以看出pthread_join()有两种作用:

  2. 用于等待其他线程结束:当调用 pthread_join() 时,当前线程会处于阻塞状态,直到被调用的线程结束后,当前线程才会重新开始执行。

  3. 对线程的资源进行回收:如果一个线程是非分离的(默认情况下创建的线程都是非分离)并且没有对该线程使用 pthread_join() 的话,该线程结束后并不会释放其内存空间,这会导致该线程变成了“僵尸线程”。

2.使用方式

pthread_t tid;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_run,NULL);
pthread_join(tid,NULL);
创建线程之后直接调用pthread_join方法就行了。

3.代码实验

可以通过代码来看看执行的效果,就知道了: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dows.h> 
#pragma comment(lib, "pthreadVC2.lib") 

static int count = 0; 

void* thread_run(void* parm) 
{ 
for (int i=0;i<5;i++) 
{ 
count++; 
printf("The thread_run method count is = %d\n",count); 
Sleep(1000); 
} 
return 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_run,NULL); 
// 加入pthread_join后,主线程"main"会一直等待直到tid这个线程执行完毕自己才结束 
// 一般项目中需要子线程计算后的值就需要加join方法 
pthread_join(tid,NULL); 
// 如果没有join方法可以看看打印的顺序 
printf("The count is = %d\n",count); 
getchar(); 
return 0; 
}

加了pthread_join()方法的打印:

如果把里面的pthread_join()方法注释掉的打印:

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没有加pthread_join()方法,main线程里面直接就执行起走了,加了之后是等待线程执行了之后才执行的后面的代码。



 

发布了13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71 · 访问量 1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2308586/article/details/10468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