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2年下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调查研究法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个案调查

2,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 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马卡连柯著的《教育诗》、《论共产主义的教育》,他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    )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个体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个体能动性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理论

    2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个体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个人本位论的优点在于:否定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和灌输等弊端。提出了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倡导民主的教育观,对现代学校教育有积极意义。

5,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取的是(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义务制    

D,多种形式并存

    义务教育制度

    2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在普及教育的学制年限方面,目前我国实行多种方式,有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有幼儿园、小学、初中一贯制等形式。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学制形式。

6,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盾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课程的概念

    2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直线式和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组织的两种基本逻辑方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7,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社会课程理论

D,要素课程理论

    课程的概念

    2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活动中心课程论是20世纪初杜威提出的课程理论。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

8,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    

    A,纲要信号教学法   

B,探究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 范例教学法

    教学的意义

    2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诺夫提出并且创立的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有一些特殊的做法,使学生异乎寻常的学得多,学得快又记得牢。

9,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塌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0,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2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个人修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

11,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与客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中学德育的原则

    2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发挥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客服它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12,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3,如右图所示,这个图形虽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它时,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四条割的A段,而把它知觉成完整的图形,这反映的是知觉的(  )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知觉

    2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当我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他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而对它进行识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反映。这是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14,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C,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2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学习较容易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而临比较困难的任务时,行为效率会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15,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  )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16,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学习迁移的理论

    2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17,王悦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2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18,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   

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高级心理功能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获得。

19,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  )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与不信任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青春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20,王老师是数学老师,相当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提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这说明王老师(  )心理特征较好。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应变能力

C,角色认同感

D,教学效能感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21,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四、简答题

1,辨析   教育科研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8

正确答案 错误。【辨析】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允许范围内发挥作用。

文字解析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会起决定作用。只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辨析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8

正确答案 23、错误。【辨析】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韧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 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文字解析 先解释直观教学,在分析直观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辨析      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8

正确答案 错误。【解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在被动地接受某种刺激后赶到无能力去应付,不能学会应付的一种状态。正确的归因可以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可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

文字解析 先解释习得性无助感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的消极情绪会降低对未来的期许。

4,辨析  负强化就是惩罚。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8

正确答案 25、错误。【解析】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但是,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 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文字解析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

5,筒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的概念

    10

正确答案 (1)课程计划即课程方案; (2)课程标准  (3)教材或教科书。    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常称这三个文本为“三本书”。

文字解析 教材中的具体知识记住就可。

6,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教学方法的概念

    10

正确答案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学进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文字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的规律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7,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0

正确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文字解析 激发教学动机的方式是课本中的具体知识,重点记忆。

8,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教师的角色心理

    10

正确答案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文字解析 教书树立威信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身道德、行为习惯、良好性格、关爱学生等角度来看。

五、综合题

【案例1】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 第一次谈话。 老师:今天要你来办公室是为什么t 学生:„„ 老师:你看看你,烫一头卷发,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涂口红、画眉毛、烫发a 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的妆化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鸣„„ 第二次谈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不晓得!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画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忌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学生:唉!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

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 第一次谈话。  老师:今天要你来办公室是为什么t 学生:„„ 老师:你看看你,烫一头卷发,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涂口红、画眉毛、烫发a 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的妆化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鸣„„ 第二次谈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不晓得!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画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忌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学生:唉!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

【案例2】 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人都有些心事,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亮: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足把我们当小孩子看,什么都管。丁明: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明: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亮: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丁明:不光这个,有时候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人了十八层地狱„„。 冯亮: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学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觉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明: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冯亮: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我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明:我特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跟谁说。

(1)  ①过度关注自我;②情绪两极性;⑧性别角色混乱;④人格冲突;⑤人际关系冲突;⑥性心理问题。

(2)  ①加强教育,教师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从思想、认识、观念、态度上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予以指导,使他们从可科学知识的角度认识这些问题,消除盲目性和神秘感。

     ②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青春期韵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按照杜会文化规范的要求,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恰当的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eacher-Lu/p/1244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