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开发

2005年,在国内某大型化工厂工作的万斌来到位于瑞士的世界第二大造纸厂参观。
一般人印象中,造纸是非常传统的制造业,而万斌却看到,在宽如候车厅、长如十几节车厢、高约三层楼的车间里,机器井然有序,管理人员加工人一共就5人,2人坐镇中控室,3人负责巡查。
“简直就像两个世界!”前后参观过国内外500余家企业的万斌对「甲子光年」感叹。
彼时,欧美软件市场发展早,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投入走在前列,整个车间能实现数据流通,从生产、财务、采购到销售协同性高,出错率低。
而在中国,万斌看到的是,企业需求的个性化世界第一,对IT行业挑战极大,严重依赖高级技术人员,最终形成了全面项目化、价格畸高的市场。
4年后的2009年,万斌创立搭搭云,想将企业所需各类软件抽象出通用模型、形成底层平台,通过配置和少量开发就能开发出能管理关键复杂业务的软件应用,这一做就是10年。
这之后,一批持相似理念的公司陆续出现:
徐平俊在2010年创立从BPM切入的云开发平台公司奥哲;任向晖在2011成立办公协作SaaS公司明道云;刘鑫在2014年成立移动应用开发工具APICloud。它们如今都汇入了近年来乘云计算趋势而起的一个新赛道——“低代码”。
低代码,本质是一种类似“乐高积木”的理念——将通用、可重复使用的代码形成组件化的模块,通过图形化的界面来拖拽组件拼成应用,从而在只写少量代码或不写代码的情况下,搭建软件应用。
“降低成本、降低价格、降低技术和人员门槛,这是低代码平台要解决的终极问题。”万斌告诉「甲子光年」。
在相似的“降低开发门槛”、“更高效构建企业软件”的需求下,APaaS、RPA和中台等实践在中国的增多(可见《SaaS公司做PaaS:过去了就厉害,过不去就死》、《数据中台,下一个平台型创业机会》、《RPA:AI落地的接盘侠》)。
这些纷繁概念,正共同回应着云时代,企业构建软件系统的挑战和机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正同步变革,只依靠ERP、财务软件等割裂的系统就能打理好公司的时代早已过去:
运营上,要求“实时在线”。
经济活动整体数据化程度的提升,需要业务实时在线,倒逼企业搭建覆盖面更广的信息化系统,使用者已从管理人员拓展到前端业务人员;
战略上,要求“敏捷创新”。
部分企业管理思维已在主动发生变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企业内部各条线向上“战略对齐”的过程——充分理解管理层战略,同步执行、敏捷创新,以灵活应对多变市场,快速决策末端业务方向。
例如,过去很多中国企业的CFO只算账,现在的CFO要做战略财务管理;过去很多CIO只采购基础设施,现在的CIO需要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思考第二曲线;甚至最末端的业务人员也要靠近“一把手思维”,比如,阿里仅仅用数百名运营人员,就支撑了全年超5万亿人民币的GMV,他们被称为“CEO级小二”,因有数据和运营工具的支撑,他们可以直接做决策,让企业实现“神经末梢”的灵敏反应。
落实到信息化系统上,“实时在线”,要求数据的打通和流转;“敏捷创新”,要求空前灵活的开发能力——低代码正在第二点上发挥作用。
今天,「甲子光年」的文章将聚焦在低代码类产品的讨论。
我们采访了包括阿里宜搭、SAP、奥哲、搭搭云、APICloud、数式、轻流、明道云和华闽通达在内的国内低代码各类玩家,及在该领域有投资布局的盈动资本等机构,试图回答:可能对企业运营、管理转型至关重要的低代码实践,在国内到底进展几何?
低代码开发平台在中国一级市场的“走红”,直接原因是OutSystems激起的水花。
2018年6月,这家已成立16年、专注低代码开发平台12年的公司一举获得KKR和高盛的3.6亿美元投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
OutSystems的同行同样表现亮眼:
2018年8月,低代码开发平台Mendix被西门子以7亿美元收购;2019年5月初,上市软件公司Magic又收购了低代码开发初创公司PowPow。
国内市场同期也消息频频:
2018年5月,低代码软件开发平台搭搭云(2009)获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
同年9月,可视化机器编程云服务平台宜创科技(2014)获清源创投战略融资;
同年12月,无代码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搭建工具轻流(2015)获近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8月,软件产品服务商数式科技(2019)获盈动资本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同月,PaaS平台研发商ClickPaaS(2017)获晨兴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
此外,具有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力的玩家,比如做BPM(业务流程管理)起家的奥哲、提供APP开发工具的APICloud、办公协作领域的明道云等,也都开始对外强调自己的“低代码”身份。
其中,奥哲连续在去年5月和今年3月连续获阿里5千万人民币A+轮融和高榕资本上亿元B轮融资。
从一级市场的动向来看,低代码至少成了当前一个不错的“融资概念”。
但低代码被视作机会,不仅仅是因为对欧美市场的追风和复制。
实际上,中国的创业公司和巨头,在这一轮资本小热潮之前,就已开始尝试低代码理念的产品。
如投资了奥哲的阿里,从2016年起就在布局低代码,今年,这一产品正式被命名为宜搭,开始以阿里云和钉钉为平台对外输出。
而奥哲、搭搭云等新近或融资的厂商,在低代码领域沉淀已久,如奥哲2010年发布的“H3 BPM”,搭搭云2010年推出的“九章全协同云”等产品中都有类似低代码的理念。
在海外市场,微软在2015年发布的PowerApp、Google 2018年开始测试的App Maker等都是低代码产品。
而AWS也已在2016年挖角了曾先后在Salesforce、谷歌和微软有低代码开发平台经验的Adam Bosworth,暗中酝酿着自己的低代码力量。
新老玩家齐聚,资本倾囊支持,看中的是低代码背后的深层需求推力。
在2017年的一场校友聚会上,低代码数据集成平台客户数据中台Linkflow(2017)创始人盛马丁听了联想CIO Arthur Hu的演讲,深受启发。
Arthur Hu否定了传统软件厂商SAP、Oracle以往所做的BestPractice(最佳实践),即把一家公司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公司的做法;他认为现在每个大企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开发者,其业务也都独一无二,再按照以往的路数行不通:“大企业需要的是一种可以让它快速应对各种市场变化,响应客户需求的IT能力。”
这种从复制最佳实践到越来越追求独特化的变革,有两个推动因素——云计算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化发展。
“尤其是2018年后半年,企业上云的拐点到了,大家都会谈如何去转型升级,因为业务在不断发生变化。”无代码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搭建工具轻流创始人兼CEO薄智元告诉「甲子光年」。
云计算改变了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大量数据通道——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和对外业务都在经历全面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它让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变得更多、更新、更深和更重要。
更多是指,信息化系统从后端移向前端,软件的使用对象从管理层的“一小撮人”向更为广泛的业务人员甚至最终C端用户渗透,需要支持的企业内用户数量和需求数量都在增多。
“以前买ERP,其实是核心人员在用,现在我们的系统则是全员使用。”奥哲创始人兼CEO徐平俊对「甲子光年」说。
更快是指,在系统前移,向全员渗透的情况下,软件自身的迭代也不断加速。
更深是指,软件解决的问题已不再受限于具体管理职能,而是要不断扩展新边界,解决包括数据打通、流程优化和创新业务在内的多样问题。
更重要则是指,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和数据能力成为企业应对瞬息万变市场变化的核心能力,因而开发能力和速度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稍有延误,机会便稍纵即逝。
“现在系统和业务结合得更多了,业务可变性又很强,这就需要强大的IT能力。”数式科技投资方盈动资本合伙人蒋舜告诉「甲子光年」。
更多、更快、更深和更重要,四者叠加,软件应用的开发需求暴增。
以往,企业解决这些开发需求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内部或外包做定制化开发;二是直接买成品,部署软件。
然而,两者都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
定制化开发虽足够个性化,但开发周期长、投入大;而且中国软件开发人员紧缺,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大量传统行业“嗷嗷待哺”。
“他们只会修电脑、招投标,如果让企业自己的IT人员做交付,比较难。”某有多年软件开发经验的低代码从业者对「甲子光年」评价,整体上,国内传统行业IT人员的开发能力很弱。
而直接买软件,则可能造成功能浪费或不适用——企业买的SaaS产品可能有100个功能,但企业只需要10个。
此外,由于近年来,企业越来越多的业务开始信息化、数据化,软件应用买得越来越多,财税、HR、CRM、OA不一而足,结果越架越乱,导致数据烟囱林立,难以统一管理。
低代码开发,理论上,则能很好地避免定制化开发和买现成产品的弊端。
它能在满足一定个性化的情况下,缩短定制化开发的周期,通过高可配置、可变动的“乐高式”工具,来快速解决企业各种多元化的、多变化的需求。
以OutSystems为例,其开发应用程序界面就如同一个文档编辑器,只不过中间是一块搭建应用流程的空白版,可以通过拖拽旁边的功能组建进行搭建,此外,在需要写代码的地方,可以直接插入已有的代码库里的代码,不用再手动输入,这样能大大提高效率。

OutSystems开发程序的界面
目前OutSystems的产品已能提供从用户体验设计到后端集成、大型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全栈开发能力。
国内厂商的产品也初步显现价值。
比如奥哲徐平俊介绍,奥哲的氚云能帮开发者实现5分钟配置一张业务表单、5小时搭建一个专属应用、5天落地一个管理方案。
搭搭云万斌介绍,他们在佛山的一家工厂客户已使用搭搭云平台做了包括ERP、供应链、财务、OA、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的全系统应用,这种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用传统开发方式,一般需要至少 10人工作1年以上,而现在只需要2个人用 6-8个月就能完成。
同时,低代码也能解决软件应用过多、过乱和数据烟囱的问题。因为用同一个低代码工具/平台开发出的不同业务的软件应用,如HR、CRM等,能天然数据互联互通。
最先定义低代码市场的Forrester曾在2014年预测,该市场将从2015年的17亿美金增长至2020年的155亿美金,实现近10倍的跨越。
但预估的数字,并不能解决眼前的难题。在云计算变革带来的新需求推动下,国外低代码赛道虽已有独角兽,国内同行却还处于艰难的开局期。
多位采访对象对「甲子光年」评价:中国低代码领域还没能成功验证商业模式。
“国内的低代码市场,无论从产品能力,整个理念,技术深度和广度上都没超过国外厂商。”阿里云SaaS加速器负责人黄省江表示。
盈动资本合伙人蒋舜也非常坦承:“我觉得并没有纯粹的、标准的低代码创业公司。只是今年投资本身没有什么题材,大家都会去看一看。”
目前,从商业化落地的方式来看,国内的低代码公司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基于低代码工具的云平台,同时服务第三方开发人员或有开发需求的客户,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生态故事”。
这类玩家主要包括SAP、Oracle、金蝶、浪潮和Zoho等老牌软件厂商,以及阿里云、Salesforce等IaaS、SaaS巨头;另有一些创业公司也在尝试这条路径,如奥哲、搭搭云、APICloud和明道云等。
这种打法与OutSystems最接近。2006年起,OutSystems原有的、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敏捷开发服务的业务遇到瓶颈,他们做了两件事:
产品转型,开始直接销售开展原业务时积累的开发工具,也就是它们低代码平台的核心——客户既包括有开发需求的企业,也包括一些以开发、实施为业务的软件外包公司。
同时,Outsystems也会使用自己的低代码工具为客户做更高效地开发。
在2011年进一步上云,将收费模式从卖软件License变为订阅后,OutSystems还开启了新的平台模式——开发者和企业可以使用OutSystems快速定制自己想要的产品。
此后,这家公司真正迎来了快速增长,在2012年到2017年的6年间,年营收平均增速达41%,2018年的增速又打破了自己的记录,达到了66%。
目前,OutSystems已迭代了第11版,客户包括丰田、大众、奔驰、现代、宾利、英特尔、施耐德电气、理光等。
第二类是主要以低代码工具来支撑自己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这类玩家多为创业公司,比如轻流、数式科技、Linkflow和华闽通达等。
其中,轻流主攻的领域是BPM,数式针对的是协同采购和全渠道销售领域;Linkflow是客户数据中台,能让业务人员将多渠道的客户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而工程建设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商华闽通达,则是在内部打造了基于规则化法的无编码信息系统快速开发平台R平台。
同时,第一类有平台业务的公司里,如奥哲、搭搭云、明道云和APICloud也都会用自己的低代码工具来开发产品,以直接解决客户的需求;奥哲在BPM领域有多年积累,搭搭云和明道云的产品包括协同、CRM、ERP等各类型管理应用,APICloud则涉及各类移动应用前端开发。
在这第二种模式中,低代码其实是一种产品属性或能力,它的核心价值是降低SaaS产品的研发成本,提高交付效率,而且可让部分有能力的用户自己做配置,提升客户的体验。这与「甲子光年」之前讨论过的APaaS的作用非常相似。
但两类玩家各有各的挑战。
对第一类玩家而言,低代码开发平台虽有OutSystems的明确对标,但中外市场阶段不同、特点有差异,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上文提及的国内企业客户自己的开发能力太弱,所以习惯性地寻求贴身服务。
“很多企业都在想,需要一个大数据工具、人工智能能力,但很少会说我需要一个开发工具。”APICloud创始人刘鑫告诉「甲子光年」,“客户的需求并不是一个低代码平台,而是低代码能够产生的价值。”
简要来说,就是企业客户不喜欢DIY,这类平台真正要实现价值,要么拉着别的合作伙伴一起上,要么自己上,总之得把最后一公里落实了。
拉着合作伙伴的逻辑,就是生态的逻辑。
SAP云平台业务拓展总监Gavin Du告诉「甲子光年」,通用软件只能解决80%的业务需求,剩下的20%需要合作伙伴或客户自己解决。SAP云平台可以为开发者提供快速扩展、集成SAP解决方案的低代码开发能力。
“形成生态后,还可以探索更多商业模式。” Gavin说,比如合作伙伴可将已开发的产品放到平台上形成“应用超市”,进而获得更多收益等。
但在平台这条路上,巨头和初创公司实力目前看起来不对等。
一是已经进入该领域的阿里已在内部的多种场景中锤炼过自己的产品。
宜搭产品经理蒲轶梅告诉「甲子光年」,阿里内部的HR、行政、财务和项目管理等多种应用的快速构建中都有宜搭产品;在前端业务上,如今天猫超市大促前的运营流程也是用宜搭,业务人员可自己用宜搭来设置商家报名流程和设计选品应用。
“我们输出的是经过阿里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难的解决方案,包括技术、业务、管理思想上的沉淀。以技术为例,阿里有着处理双11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技术优势,这是同类厂商所不具备的。”蒲轶梅说。
二是阿里作为IaaS厂家,有生态基础也有搞生态的动力,对宜搭而言,盈利暂时不是急迫目标。
“我们可以不用关注短期商业盈利问题,可以有更多资源和时间投入到产品打磨、客户服务中。云厂商做低代码更容易把生态做起来。”阿里云黄省江说。
第二条路,自己上,其实就变成了目前低代码的第二类模式,即把低代码作为一种能力和属性。
一些本来瞄着平台或对外讲平台的公司,实际上也在开展这类业务。
在2009年成立的搭搭云也于去年发布生态战略,将低代码平台开发给开发者使用,但同时也向客户直接提供OA、HR、CRM、ERP、项目管理等SaaS产品。
这是一条务实之路,但马上也会面临此类公司的共通问题,那就是产品可复制化难,容易沦为项目制和外包,迷失在分散的需求中。
正如搭搭云万斌感叹:“我可以这么说,在整个市场上都还在探索。现在还没有形成集中的市场,还都是长尾市场,大家依然在过苦日子。但它确实是未来软件开发的模式和方向。”
而且,不管是第一条路还是第二条路,低代码理念本身的产品化就很难。
“如果回到2009年再去做一次选择,我可能就不敢干这个事儿。”搭搭云创始人万斌表示,在创业第三年,公司就陷入了最困难、黑暗和绝望的低谷:从亲朋好友借来的100万种子资金已花光,刚开始落地的项目尚颗粒无收。
市场远远比万斌想象中更复杂,“最初我做的功能引擎太幼稚了。”第一位客户是重庆的一家家电制造企业,“勉强交付、客户并不满意。后来又把系统重新调整了一遍。”
做低代码不是直接去造房子,而是做一套能反复造各类房子的引擎和系统。虽然不需要攻克尖端技术,但技术的复杂度极高。
“我们在打造流程引擎时,踩过无数坑。”轻流薄智元告诉「甲子光年」,低代码的坑首先还不在于不了解行业逻辑,它面临的挑战类似创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的挑战,要提前想好整体框架和逻辑,以应对高可配置需要的各种可能性,“有时当新写的B逻辑去调用已有的A逻辑时,你才发现A逻辑不完善,就需要把A逻辑推倒重来。”
一个产品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到最后不管是面向哪种使用者,都会发现国内企业太多、太复杂,产品很难做到普适性。
低代码背后的大逻辑:软件正在吃掉一切,开发者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服务开发者的中间层也变得重要。
「甲子光年」之前报道过的APaaS、RPA以及美国市场近两年很火的微服务等概念,都处于类似的底层通用基础设施和上层标准化产品之间的“中间层地带”,共同应对着企业越来越灵活的开发需求。
围绕开发需求的创新会继续沿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直接提高开发效率,这也是目前的低代码工具主要在做的事。
客户数据中台Linkflow创始人盛马丁以自己公司的市场部为例,需要掌管的营销渠道系统就高达15个。此时打通各个系统,让数据流动就成为新的需求。而低代码客户数据中台恰好能高效、快速、低成本地解决这类问题。
“让更多重复性工作由机器替代人完成,这也是科学发展的规律。”APICloud创始人刘鑫谈到,低代码开发平台始终不变的核心价值就是提升开发效率。
开发者目前是各低代码开发平台竞争的重要资源。据APICloud介绍,他们已在移动开发领域积累了超过80万的注册开发者,其中2%为活跃开发者。Outsystems称自己在去年新增了6000多名开发者,把这视为营收之外第二重要的指标。
二是让业务人员更好地与开发者沟通,这其实才是开发工作中最难的部分,也是低代码未来的一大趋势——零代码。
阿里云黄省江分享了宜搭的案例,据他介绍,在他们服务的一家河北的印刷材料包装厂中,一个对业务流程非常熟悉初中学历员工,仅花1个小时,就用宜搭的产品做了一个简单的进销存系统。
率先实现零代码,真正“干掉开发”,让广大业务人员也能使用的可配置化的软件将是一大趋势。
而且这是一个大分母市场,这也是盈动资本蒋舜投资低代码项目的主要原因,“这种巧妙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可能在企业服务市场分一杯羹。”蒋舜说。
至于谁能在推动未来的过程中获得商业红利,目前国内市场还处于早期,各厂家依然得回到现实,实打实出产品和竞争。
对云计算巨头和SaaS巨头来说,他们会继续自己的生态之路,且短期在单独的低代码产品或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盈利压力。
创业公司在目前的巨头日益垄断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可能很难把平台之路发扬光大,更务实地做法是先把低代码作为一种快速开发的工具,提高自己生产效率。
值得关注的切入点,仍是企业目前最急需解决的痛点。
T研究2019年4月的检测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企业使用最多的Top 5 SaaS应用是协同OA、云客服、DSP、HR和云存储,针对这些有大需求的领域做低代码模块是眼前的机会。
另一个新机会是,IT之外,IoT的蓬勃发展也需要低代码助力。
这是因为物联网的应用更为广泛,且开发更复杂、难度更高。
构成物联网系统的传输层、感知层、支撑层、应用层和平台层都需要大量的复杂开发。物联网平台需要调度“云、管、边、端”各方资源,还要兼顾传感、语音等交互方式,随时保持5G、Wi-Fi在线等,还要适应环境各异的物理空间里的各种状况,这比在PC或手机端上做开发难度大得多,包括工程师驻场费用在内的研发成本也更高,人才也更短缺。
低代码类工具恰好能帮助降低物联网领域的开发工作门槛,缓解成本、人才等一系列痛点。
且物联网是一片规模巨大的蓝海,据麦肯锡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平均将达7.4万亿美元。
能否抓住这些机会,关键还是看to B竞争的核心——产品好不好用。在打磨产品这个硬功夫上,其实各玩家没有捷径。
从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产品特点来看,APICloud创始人兼CEO刘鑫认为应该有三个标准:aPaaS、MADP(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可视化拖拽式少量代码生成。
华闽通达董事长杨中庆分享了他理解的低代码平台成的关键评判视角:效率提升程度、成本和软件架构的合理性:
第一是,从业务到软件的快速转化,包括业务人员与程序员的转化和沟通问题、工具的易用性等;第二是如何降低开发成本;第三是能够搭建大型的、复杂的各种应用系统;第四是符合现代的开源和主流架构,能否实现各种部署方式以及实现软件开发的二次、三次甚至多次配置开发。
早在1982年,James Mratin就发表论文《APP Development Without Program》,描述了搭建App不需要写程序的构想。
成立于2001年的Mendix、成立于2002年的OutSystems和成立于2004年的ServiceNow,国外的低代码玩家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才走出先平后陡的增长曲线。
中国的低代码乃至零代码发展尚需时日。

发布了3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 · 访问量 2083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930596/article/details/10407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