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散记

很荣幸做为战略合作伙伴受邀参加了腾讯在昆明举办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为期三天的大会紧张而充实,关于大会的报道各大媒体都有官方文稿在总结和宣传,这里就以我自己的视角来回顾下大会的几个议题,浅谈自己的想法,就当是自己留一个笔记吧。

主题:互联网下半场开战,风来了

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按字面意思拆成三部分。

第一,互联网的推进和发展还未结束,虽然人口红利已开发殆尽,部分互联网企业相继传出负面的新闻,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仍将会继续,只是回归理性,开始新维度上的延伸。

第二,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结束,一切泡沫和糟粕将被抛弃,剩下的精华会以基础设施的形式成为后续发展的托盘。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在上半场中无论胜败,都应专心开始应对下半场的战斗。

第三,风来了,互联网基础设施更有助于创业者的成功,只要你的产品能够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就可以成为风口上的猪。

硬实力:人工智能

参会之前看到腾讯请来了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Paul Romer,本来还有点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否听懂嘉宾的演讲,结果发现是杞人忧天了。

主峰会上个人觉得最大的亮点不是刘炽平、汤道生、Paul Romer、薛兆丰等人的主题演讲,而是“腾讯同译”这个AI应用。嘉宾在演讲的过程中,大屏会进行语音识别,同时将中英双语字母打印出来,同语言翻译(语音是中文,翻译成中文)延时在200ms以内!而且可以看的出做过很多轮客户体验的优化,例如演讲者说完几个字后,腾讯同译会以最快的时间“武断”的打印出它此时认为最正确的翻译;当演讲者后面的短句说完后,腾讯同译会再次根据语境排查前面的错误,替换成更精准的翻译;当整个长句或者段落说完后,腾讯同译又会再次计算为文字添加合适的标点符号。整个过程中,客户体验很好,而且翻译准确率目次能达到95%,它甚至连中文中穿插着英文单词这种情况也翻译的十分精准。例如“完成ToC向ToB的转化”,ToC这个单次它第一次就翻译正确了,ToB它先翻译成“土鳖”,(当时引起了观众的笑场),然后立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改成了ToB!

分论坛我参加的是智能媒体专场,亮到我眼睛的是“敏感区域AI分析”。我们知道在视频领域分辨率越高画质越清晰,所以现在一直在推广4K、8K,但是分辨率的提高带来码率的提高也就带来了带宽上更大的开销,特别是在无线网络场景下,必须通过开源节流的思想来攻克这一难关。开源,就是提高带宽,这也是我们大力发展5G的其中一个原因,这里不再多说,我们着重讲下节流。节流就是压缩码率,同时不能损失分辨率,这听起来是矛盾的,但是如果有“敏感区域AI分析”的介入将会变得可能。

 

如上图,AI会分析出人眼感兴趣的区域,然后强化这一部分的分辨率,弱化我们不感兴趣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做到分辨率和码率之间的平衡。当然AI对敏感区的分析策略有很多,例如人脸、运动中、色差、中上区域等,这也是AI着重训练的部分。

上面举了两个数字生态大会上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可以说人工智能是互联网下半场决战的常规武器,各大企业也将会持续投入开发黑科技的开发。

大趋势:产业互联

腾讯不久前宣布了一次大规格的业务架构调整,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先生在大会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是“产业互联”,我们不难看出腾讯利用云平台做为基础设施和节点来进军产业互联的野心。

腾讯利用自己的数据中台(包括用户中台、应用中台、内容中台等)和技术中台(包括AI中台、通信中台、安全中台等)为筹码,开放这些中台的能力,换取更多的产业上云,然后正向的推进和优化各种中台的服务能力,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在整个产业互联的过程中,腾讯扮演者助手的角色,做好自己的特长,把不特长的部分开放跟更适合的企业来做。

新产品:TMC

这章算是个广告位吧,我们根据自己行业的特色,跟腾讯联合开发了基于开源项目spinnaker演化过来的多云持续交付系统TMC(Tencent Multi-Cloud),详细的新闻稿可以参考该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FQBGUD70517C2T1.html

这里介绍TMC有三个原因:

1为了给合作伙伴打个广告,给友商站台;

2自己做为国内混合云该梯队设计人员之一倍感自豪;

3重点来了,我们一直抨击拿来主义,但是又不愿意重复发明轮子,是自研还是用轮子成为一个矛盾的选择。说实话,在软件行业我们与美国企业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不掉队我们不可能放着成熟的产品或方案设计不用,Spinnaker来自google和奈飞,但是不支持国内云平台,我们把它拿来开发好再反哺回去,这就成功的解决了上面的矛盾。

 

发布了16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84 · 访问量 4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ejingtao703/article/details/9057954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