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和post请求的区别

对于get和post请求的简单的理解,可以从下面的几点来区别:

区分点 GET POST
GET和POST长度的限制问题 1.GET是通过URL提交数据,因此GET可提交的数据量就跟URL所能达到的最大长度有直接关系。 

2.实际上HTTP协议对URL长度是没有限制的;限制URL长度大多数是浏览器或者服务器的配置参数。

3.一般Parameter Type是query

1.同样的,HTTP协议没有对POST进行任何限制,一般是受服务器配置限制或者内存大小。
2.一般Parameter Type是body
GET和POST的安全性 1.GET是通过URL方式请求,可以直接看到,明文传输。 2.POST是通过请求header请求,可以开发者工具或者抓包可以看到,同样也是明文的。 3.GET请求会保存在浏览器历史纪录中,还可能会保存在Web的日志中。
GET和POST对服务器的状态 根据http的设计,大家在看到get的时候,都期望这个请求对服务器没有修改, 根据http的设计,看到post的时候,都认为这对服务器产生了修改。

从幂等问题上(1.按照RFC规范,PUT,DELETE和安全方法都是幂等的。虽说是规范,但服务端实现是否幂等是无法确保的。2.引入幂等主要是为了处理同一个请求重复发送的情况,比如在请求响应前失去连接,如果方法是幂等的,就可以放心地重发一次请求。这也是浏览器在后退/刷新时遇到POST会给用户提示的原因:POST语义不是幂等的,重复请求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GET幂等 POST不幂等
     
     

w3schools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

GET后退按钮/刷新无害,POST数据会被重新提交(浏览器应该告知用户数据会被重新提交)。

GET书签可收藏,POST为书签不可收藏。

GET能被缓存,POST不能缓存 。

GET编码类型application/x-www-form-url,POST编码类型encoded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或 multipart/form-data。为二进制数据使用多重编码。

GET历史参数保留在浏览器历史中。POST参数不会保存在浏览器历史中。

GET对数据长度有限制,当发送数据时,GET 方法向 URL 添加数据;URL 的长度是受限制的(URL 的最大长度是 2048 个字符)。POST无限制。

GET只允许 ASCII 字符。POST没有限制。也允许二进制数据。

与 POST 相比,GET 的安全性较差,因为所发送的数据是 URL 的一部分。在发送密码或其他敏感信息时绝不要使用 GET !POST 比 GET 更安全,因为参数不会被保存在浏览器历史或 web 服务器日志中。

GET的数据在 URL 中对所有人都是可见的。POST的数据不会显示在 URL 中。


深一层的理解就要谈到RFC:

什么是RFC,wiki上这么描述:

征求意见稿(英语:Request For Comments,缩写为RFC),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的一系列备忘录。文件收集了有关互联网相关信息,以及UNIX和互联网社区的软件文件,以编号排定。目前RFC文件是由互联网协会(ISOC)赞助发行。

简单理解RFC就是互联网的规范,我们通常所说的「协议」就是以RFC的形式存在。

知乎上有人对于这个问题这么回答:

转载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86791/answer/145424285

HTTP/1.1规范的RFC有如下几个: RFC7230RFC7231RFC7232RFC7233RFC7234RFC7235。 其中RFC7231里的Section 4. Request Methods涉及到了几个HTTP方法,接下来仔细阅读这一章节。

The request method token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request semantics; it indicates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 client has made this request and what is expected by the client as a successful result.

这里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词语:semantic 「语义」,那么什么是语义呢?这一篇文章给出了解释:语法和语义的区别

一种语言是合法句子的集合。什么样的句子是合法的呢?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语法和语义。语法是和文法结构有关,然而语义是和按照这个结构所组合的单词符号的意义有关。合理的语法结构并不表明语义是合法的。例如我们常说:我上大学,这个句子是符合语法规则的,也符合语义规则。但是大学上我,虽然符合语法规则,但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说是不符合语义的。

对于HTTP请求来说,语法是指请求响应的格式,比如请求第一行必须是 方法名 URI 协议/版本 这样的格式,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之前写的《图解HTTP》读书笔记里面的内容,凡是符合这个格式的请求都是合法的。

语义则定义了这一类型的请求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比如GET的语义就是「获取资源」,POST的语义是「处理资源」,那么在具体实现这两个方法时,就必须考虑其语义,做出符合其语义的行为。

当然在符合语法的前提下实现违背语义的行为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使用GET方法修改用户信息,POST获取资源列表,这样就只能说这个请求是「合法」的,但不是「符合语义」的。 写到这里突然联想到XML里面的两个概念:Well Formed和Valid,似乎也正是语法和语义的理念呢。

上文说到方法是请求语义的主要来源,也即是还有次要来源,一些请求Header可以进一步修饰请求的语义,比如一个带上了 Range Header的GET请求就变成了部分请求。

RFC7231里定义了HTTP方法的几个性质:

  1. Safe - 安全
    这里的「安全」和通常理解的「安全」意义不同,如果一个方法的语义在本质上是「只读」的,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安全的。客户端向服务端的资源发起的请求如果使用了是安全的方法,就不应该引起服务端任何的状态变化,因此也是无害的。 此RFC定义,GET, HEAD, OPTIONS 和 TRACE 这几个方法是安全的。
    但是这个定义只是规范,并不能保证方法的实现也是安全的,服务端的实现可能会不符合方法语义,正如上文说过的使用GET修改用户信息的情况。
    引入安全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网络爬虫和缓存,以免调用或者缓存某些不安全方法时引起某些意外的后果。User Agent(浏览器)应该在执行安全和不安全方法时做出区分对待,并给用户以提示。
  2. Idempotent - 幂等
    幂等的概念是指同一个请求方法执行多次和仅执行一次的效果完全相同。按照RFC规范,PUT,DELETE和安全方法都是幂等的。同样,这也仅仅是规范,服务端实现是否幂等是无法确保的。
    引入幂等主要是为了处理同一个请求重复发送的情况,比如在请求响应前失去连接,如果方法是幂等的,就可以放心地重发一次请求。这也是浏览器在后退/刷新时遇到POST会给用户提示的原因:POST语义不是幂等的,重复请求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3. Cacheable - 可缓存性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方法是否可以被缓存,此RFC里GET,HEAD和某些情况下的POST都是可缓存的,但是绝大多数的浏览器的实现里仅仅支持GET和HEAD。关于缓存的更多内容可以去看RFC7234。

在这三个特性里一直在强调同一个事情,那就是协议不等于实现:协议规定安全在实现里不一定安全,协议规定幂等在实现里不一定幂等,协议规定可缓存在实现里不一定可缓存。这其实就是上面那个作者提到的specification和implementation的关系。

走到这一步,其实就明白了要理解这两个方法的区别,本质上是 「语义」的对比而不是「语法」的对比,是「Specification」的对比而不是「Implementation」的对比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29854831/article/details/796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