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分区管理

关于硬盘:
     磁头在读写数据时,并不接触盘面,而是悬浮在距离盘面表面非常近的地方。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磁头接触到了盘面,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硬盘分区:
          硬盘一般分为IDE硬盘、SCSI硬盘和SATA硬盘。在Linux中,IDE借口的设备被称为hd,SCSI和SATA接口的设备则被称为sd。第一块 硬盘被称作sda,第2块被称作sdb,以此类推。Linux规定,一块硬盘上只能存在4个主分区,分别被命名为sda1、sda2、sda3和 sda4。逻辑分区则从5开始标识,每多一个逻辑分区,就在末尾的分区号上加1。逻辑分区没有数量限制。
          一般来说,每个系统都需要一个主分区来引导。每个分区中存放着引导整个系统所必须的程序参数。在Windows环境中常说的C盘就是一个主分区,它是硬盘 的第一个分区,在Linux下被称为sda1。其后的D、E、F等属于逻辑分区,对应于Linux下的sda5、sda6、sda7... ...。操作系统主体可以安装在主分区,也可以安装在逻辑分区,但引导程序必须安装在主分区内。
 
Linux文件系统:
      ext3fs 和  ext4fs,4增加了  日志功能,当系统崩溃之后,就可以利用日志恢复文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数据的丢失。日志检查机制检查每个文件系统所需的时间约为1秒,这意味着灾难恢复几乎不耽误任何时间。
      ReiserFS文件系统,Reiser4的新算法可以同时兼顾速度和磁盘利用率,而其他文件系统往往需要系统管理员在这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swap:交换分区,可以理解为虚拟内存。实际内存不够时,操作系统从内存中取出一部分暂时不用的数据,放在交换分区中。Windows不会为swap单独划分一个分区,而是使用 分页文件实现相同的功能。
 
 
挂载文件系统:
      使用光盘或USB做例子,快速上手:
          可以用df -h查看当前设备的挂载情况,把cdrom换成sdb1就可以挂载USB了,一般情况下USB会是/dev/sdb1设备文件
          sudo  mkdir  /mnt/cdrom                           ##/新建一个要目录(挂载点)
           sudo  -r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挂载光盘至这个新建的目录
          现在,就可以通过目录/mnt/cdrom访问这个光盘了。
          cd  /mnt/cdrom 
          ls                                             ##查看光盘内容
          cd  /                                        ##退出/mnt/cdrom目录
           sudo umount  /dev/cdrom     ## 卸载光盘
           sudo umount -r  /dev/sda1     ##  -r 指导umount在无法卸载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尝试以只读方式重新载入
           -r-w分别指定以只读模式和可读写模式挂载设备。 -w是默认值    
 
      在启动的时候挂载文件系统:/etc/fstab 文件
          Linux通过配置文件 /etc/fstab文件,来确定系统如何在开机时挂载硬盘,以及那些分区需要挂载的信息
          列表信息有:用来挂载每个文件系统的UUID(用于指代设备名)、
                              挂载点;
                              文件系统的类型;
                              各种挂载参数;
                              备份频度;
                              在重启的过程中文件系统的检查顺序。     
 
      Linux下 设备 的表示方法
          Linux下的所有的设备都被当作文件来操作,在Linux中每个设备都被映射为一个特殊文件,这个文件被称为“ 设备文件”。
          Linux把所有的设备文件都放在/dev目录下,这些文件大部分是  块设备文件 和  字符设备文件 。块设备可以随机读写;字符设备只能顺序接收“字符流。用户不能直接通过设备文件访问存储设备,所有的存储设备在使用之前,必须先挂载到一个目录下,然后,就可以像操作目录一样操作这个存储设备了。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df
          df (-h)     ##df命令会收集和整理当前已经挂载的全部文件系统的一些重要的统计数据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T 文件系统类型
          -i  显示inode信息
          ... ...
           df  (-t  ext4)          ##显示ext4文件系统类型的信息
          -t  [文件系统类型]  只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x  [文件系统类型]   不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 fsck
          sudo  fsck  /dev/sda1
          sudo fsck -p (不加设备文件)     ## 带有-p选项的fsck命令,会读取fstab文件,来确定检查哪些文件系统,
                                     ##并通过每一条记录最后一个字段所指定的顺序,对文件系统按照数字的升序进行检查。
                                     ##如果两个文件系统的序号相同,那么fsck会同时检查他们。通常情况下,fsck -p会在硬盘启动时自动运行
     
      在磁盘上建立文件系统(格式化):mkfs        
          sudo  mkfs -t ext3  /dev/sdb1          ##格式化/dev/sdb1为ext4格式(ext4位默认格式)
          sudo  mkfs -t ext4  -c  /dev/sdb1     ##使用-c选项来检查指定设备上损坏的块
分区类型
主分区:总共最多只能分四个
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也算作主分区的一种,也就是说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四个。但是扩展分区不能存储数据和格式化,必须再划分成逻辑分区才能使用。
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中划分的,如果是IDE硬盘,Linux最多支持59个逻辑分区,如果是IDE硬盘,Linux最多支持59个逻辑分区,如果是SCSI硬盘Linux最多支持11个逻辑分区
 
分区方法
主分区1:/dev/sda1

主分区2:/dev/sda2
主分区3:/dev/sda3
扩展分区:/dev/sda4
逻辑分区1:/dev/sda5
逻辑分区2:/dev/sda6
逻辑分区3:/dev/sda7

分区的设备文件名:
主分区1:/dev/sda1
扩展分区:/dev/sda2
逻辑分区1:/dev/sda5
逻辑分区2:/dev/sda6
逻辑分区3:/dev/sda7

为什么逻辑分区1,不是从/dev/sda3开始?
因为/dev/sda1,/dev/sda2,/dev/sda3,/dev/sda4只能给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使用,上面只有一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

文件系统
ext2:是ext文件系统升级版本,Red Hat Linux7.2版本以前的系统默认都是ext2文件系统。1993年发布,最大支持16TB的分区和最大2TB的文件。

ext3:ext3文件系统是ext2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带日志功能,以在系统突然停止时提高文件系统的可靠性,最大支持16TB的分区和最大2TB的文件。

ext4:它是ext3文件系统的升级版。ext4在性能、伸缩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大量改进。EXT4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比如向下兼容EXT3 、最大1EB文件系统和16TB文件、无限
数量子目录、Extents连续数据块概念、多块分配、延迟分配、持久预分配、快速FSCK、日志校验、无日志模式、在线碎片整理、inode增强、默认启动barrier等。是Centos6.3默认文件系统。
1EB=1024PB=1024*1024TB

总结:
Centos6.3默认文件系统为EXT4
EXT4更先进,能支持更大的分区,以及更大的单个文件的存储
存储和写入效率更快
更加安全,数据可靠性更强
 
安装硬盘和分区:fdisk
    
     1.使用fdisk建立分区表
 
          
          
          
          
 
      2.使用mkfs建立ext3fs文件系统:
 
          
          
      3.使用fsck检查文件系统
 
          
 
      4.测试分区
 
          
      5.创建并激活交换分区
     
          
 
     6.配置fstab文件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engjian-physique/p/12104948.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