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ty源码分析系列之服务端Channel的端口绑定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菜鸟飞呀飞,即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阅读更多Spring源码分析Java并发编程文章。

微信公众号

问题

本文内容是接着前两篇文章写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去阅读下两篇文章: Netty 源码分析系列之服务端 Channel 初始化Netty 源码分析系列之服务端 Channel 注册

由于 Netty 是对 JDK 原生 NIO 的封装,对比 JDK 原生 NIO 的写法,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以下两个问题。

  1. 在 JDK 原生 NIO 写法中,会调用 serverSocketChannel.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进行端口号的绑定,那么在 Netty 中,绑定端口号的操作又是在什么地方实现的呢?

  2. 在 JDK 原生的 NIO 写法中,在将 ServerSocketChannel 注册到多路复用器 Selector 上时,就将 ServerSocketChannel 感兴趣的事件设置为了 OP_ACCEPT 事件,而 Netty 中,将 channel 注册到 Selector 时,将 channel 感兴趣的事件设置的是 0 ,即对任何事件都不感兴趣。那么在 Netty 中,又是什么时候将服务端 channel 感兴趣的事件设置为 OP_ACCEPT 的呢?

JDK 原生 NIO 的写法如下。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轮询器,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应不同的实现类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绑定端口
serverSocketChannel.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80));
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将服务端channel注册到轮询器上,并告诉轮询器,自己感兴趣的事件是ACCEPT事件
server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SelectionKey.OP_ACCEPT);
复制代码

端口绑定

当调用 serverBootstrap.bind(port) 时,会调用到 AbstractBootstrap.doBind(final 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方法。在 doBind(localAddress) 方法中,会先调用 initAndRegister() 方法来初始化服务端 Channel 以及将服务端 channel 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该方法详细的源码分析已经在前两篇文章中Netty 源码分析系列之服务端 Channel 初始化Netty 源码分析系列之服务端 Channel 注册 分析过了,今天将接着分析 doBind(localAddress) 后面的逻辑。doBind(localAddress)方法的源码如下

private ChannelFuture doBind(final 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
    //初始化和注册
    final ChannelFuture regFuture = initAndRegister();
    final Channel channel = regFuture.channel();
    if (regFuture.cause() != null) {
        return regFuture;
    }
    // 无论是进入if还是进入else,最终均会执行doBind0()
    if (regFuture.isDone()) {
        // At this point we know that the registration was complete and successful.
        ChannelPromise promise = channel.newPromise();
        doBind0(regFuture, channel, localAddress, promise);
        return promise;
    } else {
        // Registration future is almost always fulfilled already, but just in case it's not.
        final PendingRegistrationPromise promise = new PendingRegistrationPromise(channel);
        regFuture.addListener(new ChannelFuture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Complete(ChannelFuture future) throws Exception {
                Throwable cause = future.cause();
                // cause!= null 表示channel在初始化和注册过程中出席那了异常
                if (cause != null) {
                    promise.setFailure(cause);
                } else {
                    promise.registered();
                    // 没有异常,执行doBind0()
                    doBind0(regFuture, channel, localAddress, promise);
                }
            }
        });
        return promise;
    }
}
复制代码

当 initAndRegister() 执行完成后,会返回一个 ChannelFuture。ChannelFuture 实现了 Future 接口(关于 Future 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并发编程系列之 Future —— 最常用的性能优化手段),调用 ChannelFuture.isDone() 能判断 initAndRegister()方法有没有执行完成(因为 initAndRegister()方法中使用线程异步执行了其他逻辑,所以当 initAndRegister()方法返回时,它里面的逻辑不一定都已经执行完成了)。

如果 initAndRegister() 方法已经完全执行完了,就进入到 if 逻辑块中,然后调用 doBind0() ;如果 initAndRegister() 没有执行完,那就进入 else 逻辑块中。在 else 中,通过添加一个监听器来监听 initAndRegister() 是否执行完,当执行完时,该监听器就能立马知道 initAndRegister() 已经执行完成了,然后还是调用 doBind0() 方法。

因此无论是进入 if 逻辑块,还是 else 逻辑块,最终都是调用 doBind0() 方法。doBind0()方法的源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void  doBind0(
        final ChannelFuture regFuture, final Channel channel,
        final 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final ChannelPromise promise) {
    /**
     * 此时的channel就是NioServerSocketChannel
     * channel.eventLoop()获取到的就是服务端channel绑定的NioEventLoop线程
     */
    channel.eventLoop().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 (regFuture.isSuccess()) {
            	// 调用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bind()方法
                channel.bind(localAddress, promise).addListener(ChannelFutureListener.CLOSE_ON_FAILURE);
            } else {
                promise.setFailure(regFuture.cause());
            }
        }
    });
}
复制代码

此时的 channel 是 NioServerSocketChannel 的实例,channel.eventLoop()获取到的是服务端 channel 绑定的 NioEventLoop 线程(在 initAndRegister()方法中绑定的)。因此 doBind0() 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 NioEventLoop 线程来异步执行 channel.bind() ,channel.bind() 方法的源码如下。

public ChannelFuture bind(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ChannelPromise promise) {
    return pipeline.bind(localAddress, promise);
}
复制代码

channel.bind()实际上就是调用 channel 中的 pipeline 的 bind()方法。pipeline.bind()方法的源码如下。

public final ChannelFuture bind(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ChannelPromise promise) {
    return tail.bind(localAddress, promise);
}
复制代码

pipeline.bind()方法中,调用的是 pipeline 中 tail 结点的 bind()方法。在 tail.bind()方法中,它没做其他逻辑处理,只是调用了 pipeline 中下一个节点的 bind()方法(这里是从 pipeline 的尾部开始向前找节点),因此最终会调用到 head 节点的 bind()方法。head 节点的 bind()方法源码如下。

public void bind(
        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ChannelPromise promise) {
    unsafe.bind(localAddress, promise);
}
复制代码

对于服务端 channel 而言,这里的 unsafe 就是 NioMessageUnsafe 类型的实例(unsafe 在 NioServerSocketChannel 的构造方法中被实例化的)。NioMessageUnsafe 类的 bind()方法被定义在 AbstractChannel 中,精简后的源代码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bind(final 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final ChannelPromise promise) {
    // 省略部分代码...

    // 此时由于服务端channel还没哟绑定端口号,所以isActive()返回的是false
    boolean wasActive = isActive();
    try {
        // 真正绑定端口号的操作
        doBind(localAddress);
    } catch (Throwable t) {
        safeSetFailure(promise, t);
        closeIfClosed();
        return;
    }
    // 经过doBind(localAddress)这一步,服务端channel已经绑定了端口号,所以isActive()会返回true
    // !wasActive && isActive() 运算的结果为true
    if (!wasActive && isActive()) {
        // 通过线程异步执行任务:在pipeline中传播执行handler的channelActive()方法
        invokeLater(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通过pipeline来传播执行handler的channelActive()方法
                pipeline.fireChannelActive();
            }
        });
    }

    safeSetSuccess(promise);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在 bind()方法中,调用了 doBind(localAddress) 方法,看到 do 开头的方法名,终于可以高兴一下了,因为通常以 do 开头的方法,都是干实际事情的方法。实事的确如此,在 doBind()方法中,就做了端口号绑定的操作。NioServerSocketChannel 类的 doBind()方法的源码如下。

protected void doBind(SocketAddress localAddress) throws Exception {
    if (PlatformDependent.javaVersion() >= 7) {
        javaChannel().bind(localAddress, config.getBacklog());
    } else {
        javaChannel().socket().bind(localAddress, config.getBacklog());
    }
}
复制代码

其中 javaChannel() 获取的是 JDK 原生的 channel,即 ServerSocketChannel,然后调用 JDK 中 NIO 的原生 API:bind(localAddress, backlog) ,这一步执行完,Netty 中服务端的 channel 就和端口号实现了绑定,解决了文章开头中的第一个问题。然而第二个问题还没解决,所以继续往后看。

当 doBind()方法执行完后,回到 AbstractChannel.bind()方法中,此时由于服务端 channel 已经绑定了端口号,所以 !wasActive && isActive() 的计算结果为 true,因此会进入到 if 逻辑块中。在 if 逻辑块中,又异步执行了 pipeline.fireChannelActive() ,通过方法名就能猜出,这一步干的事情就是在 pipeline 中传播执行 handler 的 chanelActive()方法。 pipeline.fireChannelActive() 的源码如下。

public final ChannelPipeline fireChannelActive() {
    // 从head节点开始传播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invokeChannelActive(head);
    return this;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会从 pipeline 的 head 节点开始传播执行,invokeChannelActive(head)最终会调用到 handler 的 channelActiv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下面看下 head 节点的 channelActive(ctx) 方法,由于 head 节点是 HeadContext 类型,所以代码找到 HeadContext.channelActive(ctx),其源码如下。

public void channelActiv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
    // 将channelActive时间传播给pipeline中下一个handler
    ctx.fireChannelActive();
    // 如果服务端channel的autoRead属性为1,就表示自动读数据,那么这个时候,就开始读数据
    // 默认情况下,autoRead属性为1,即开启自动读功能
    readIfIsAutoRead();
}
复制代码

就两行代码,首先第一行代码,就是继续向 pipeline 中传播执行 channelActive(ctx)方法,这里就不再继续看了(实际上也没有必要看,因为此时服务端的 pipeline 中就四个节点,其他几个节点的 channelActive(ctx)方法中,没有做重要的逻辑处理,因此可以不用看)。

再看第二行代码,它调用了 readIfIsAutoRead() 方法,方法名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是自动读状态,就开始读操作,默认情况下,自动读的开关是开启的,即默认开始读。在这儿可能有点懵逼,究竟要读什么东西呢?所以继续跟进 readIfIsAutoRead() 方法的源码。

private void readIfIsAutoRead() {
    // 默认自动读
    if (channel.config().isAutoRead()) {
        // 读数据
        channel.read();
    }
}
复制代码

由于 autoRead 默认等于 1,所以 channel.config().isAutoRead() 会返回 true,因此进入 if 逻辑块,调用 channel.read()方法。此时是服务端 channel,因此调用的是 NioServerSocketChannel 的 read()方法。该方法定义在 AbstractChannel 中,源码如下。

public Channel read() {
    // 从pipeline中开始传播,一次调用pipeline中的handler的read()方法
    pipeline.read();
    return this;
}
复制代码

卧槽,又看到了 pipeline,前车之鉴,我们可以猜到,这个 read()方法,又会沿着 pipeline 去传播执行。接着看 pipeline 的 read()方法,源码如下。

public final ChannelPipeline read() {
    tail.read();
    return this;
}
复制代码

发现它会调用 tail 节点的 read()方法,然后沿着 tail 节点,向前传播执行 read(),最终会执行到 head 节点的 read()方法中,由于本人看过源代码,知道 pipeline 中除了 head 节点外,其他节点的 read() 方法没做重要逻辑处理,所以直接跳到 head 节点的 read()方法中。其源码如下。

public void rea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
    // 对于服务端的channel而言,unsafe的值为NioMessageUnsafe类型的实例
    // 对于客户端channel而言,unsafe的值为NioSocketChannelUnsafe类型的实例
    unsafe.beginRead();
}
复制代码

可以看见,在 head 节点的 read()方法中,会调用 unsafe 属性的 beginRead() 方法。对于服务端的 channel 而言,unsafe 的值为 NioMessageUnsafe 类型的实例;对于客户端 channel 而言,unsafe 的值为 NioSocketChannelUnsafe 类型的实例。由于这里是服务端 channel,所以会调用 NioMessageUnsafe 的 beginRead() 方法。该方法定义在 AbstractUnsafe 类中,其源码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beginRead() {
    assertEventLoop();

    if (!isActive()) {
        return;
    }

    try {
        // 真正开始读数据
        doBeginRead();
    } catch (final Exception e) {
        invokeLater(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pipeline.fireExceptionCaught(e);
            }
        });
        close(voidPromise());
    }
}
复制代码

在代码中又可以看见以 do 开头的方法:doBeginRead() ,终于可以高兴一下了,总算见到核心代码了,doBeginRead()方法的源码如下。

protected void doBeginRead() throws Exception {
    // Channel.read() or ChannelHandlerContext.read() was called
    final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 this.selectionKey;
    if (!selectionKey.isValid()) {
        return;
    }

    readPending = true;
    /**
     * 在服务端channel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时,将selectionKey的interestOps属性设置为了0
     * selectionKey = javaChannel().register(eventLoop().unwrappedSelector(), 0, this);
     */
    final int interestOps = selectionKey.interestOps();
    /**
     * readInterestOp属性的值,是在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构造器中,被设置为SelectionKey.OP_ACCEPT,即16
     * public NioServer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 channel) {
     *    super(null, channel, SelectionKey.OP_ACCEPT);
     *    config = new 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this, javaChannel().socket());
     * }
     */
    if ((interestOps & readInterestOp) == 0) {
        // 对于服务端channel而言,interestOps | readInterestOp运算的结果为16,即SelectionKey.OP_ACCEPT
        // 所以最终selectionKey感兴趣的事件为OP_ACCEPT事件,至此,服务端channel终于可以开始接收客户端的链接了。
        selectionKey.interestOps(interestOps | readInterestOp);
    }
}
复制代码

先获取到了 selectionKey 的 interestOps 属性的值,该属性的值为 0 。为什么呢?因为在将服务端 channel 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时,传入的值就是 0 。如下图所示。

register()

然后获取到了 readInterestOp 的值,该属性的值为 16,即 SelectionKey.OP_ACCEPT 。为什么呢?因为在 NioServerSocketChannel 的构造方法中,给它赋的值就是 SelectionKey.OP_ACCEPT。如下图所示。

构造方法

最后,进行或运算: interestOps | readInterestOp 得到结果是 16,即 OP_ACCEPT,然后将结果设置给 selectionKey,这样服务端 channel 感兴趣的事件就是 OP_ACCEPT 事件,这样当有新的客户端来连接时,服务端 channel 就可以通过 selectionKey 感知到了,这就回答了文章开头的第二个问题。

到这里,Netty 服务端的启动流程的源码终于分析完成了。感叹一下,太 TM 复杂了!!!,虽然我们使用 Netty 的时候,代码特别简单,但是它的底层逻辑却是相当复杂,真的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总结

  • 本文详细分析了 Netty 中如何将服务端 channel 和端口号绑定的过程,以及 Netty 是如何将服务端 channel 感兴趣的事件设置为 OP_ACCEPT 的。
  • 结合前两篇文章Netty 源码分析系列之服务端 Channel 初始化Netty 源码分析系列之服务端 Channel 注册,至此,Netty 服务端的启动流程就分析完了,后面的文章将会分析新连接接入的源码以及编解码等过程的源码。
  • 原创不易,看到这里,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可以点击一下文章中的广告,感激不尽。

推荐

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转载自juejin.im/post/5df622386fb9a015ff64e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