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下面将描述一下今天发生的案例。
这些日子客户端开发和测试人员反馈,APP程序经常跳转到登录页面。从他们的描述中我一直以为都是Session Token过期造成。
服务器是这样设计的:
服务器提供维护Token和websocket之间的关系。
token 生成和 websoket连接建立不区分先后顺序。
但websocket一旦断开,就会清空session和token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每次打开APP,APP会记住上次打开页面,并实现自动登录。如果这个页面有好多API请求返回的数据组成,那么同一时刻,可能发起好多HTTP请求,这些API都会返回Token无效。 就会发起HTTP登录请求。这样就会返回多个token,其实这里完全可以忽略,因为websocket只建立一次,只管把每次的返回token通过websocket发送到服务器即可。
(client)                                               (server)
    |                                                           |
    |-------http request  ------------------->   |
    |                                                           |    生成token并返回给客户端,
    |                                                           |    以后客户需要用此token表示身份
    |-------http request2------------------->   |    并通过websocket发送到服务器来建立关联
    |                                                          |
    |                                                          |
    |<------- response1---------------------   |                       
    |                                                          |
    |                                                          |
    |<------- response2---------------------   |    
    |                                                         |
    |
按照以上原则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客户端请求时没有遵循以上原则,比如建立了多次websocket连接。
客户端曾反馈过,说请求死循环,我一直以为是这里的http请求出现死循环。当时也许是他们没有说清楚,也许是我自己以为,但我应该继续追问(在实际工作中,继续追问常常会惹人厌烦的)。
 
仔细核对客户端提供的日志,发现日志中出现大量relogin信息,并且都是1s后又继续尝试登录。登录超过规定次数后,客户端会把原先缓存在手机中的密码和用户名清空的。这时候就会出现类手动似注销效果,跳转到登录页面。
这里的重复登录其实就应该是客户端人员反馈的死循环请求问题。
同样的问题,测试人员反馈的是应用程序总是自动注销。
 
看到relogin日志后,很明显是因为第一次自动登录API,请求后一直没有返回数据造成的应用程序自动注销的假象。
分析到这里,问题定位在登录API上了。
要么客户端的请求服务器没有收到,例如断网的情况下(相信客户端人员会处理过此情况),
要么服务起相应客户端的时间超过了服务器的等待时间,如果是这样,这个API存在大缺陷。
 
问题到这里大家该干嘛的干嘛了,看来我先前说在下个版本分离token和websocket 说的过早了,惹祸上身。
眼看快下班了,讨论的那些方案个人感觉不靠普。在各方压力之下,我只好放弃先前的设计,取消了断开websocket清空session token功能。这样当然会引起其他问题的。比如:无用的token是否越来越多,一个用户多个设备登录问题等等,怎么去实现等等。 之前都已经考虑过,才采取断开websocket清空的。当下没那么多时间去考虑了,什么样的要求,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再说了架构马上又要变了,重构后自然就没这问题了。 只是......
该洗洗睡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langzhe.iteye.com/blog/178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