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到敏捷转变的几点小感受

今年下半年,公司项目管理转变, 采取“敏捷开发”(暂且不说是真敏捷还是假敏捷);

第一次从“瀑布”开发 转战 “敏捷”开发的项目后,有一个感受:

1.敏捷,类似小瀑布--虽然这个表述不是那么准确,但是在一个迭代中,是这样的;在多个迭代中,跟瀑布才有比较大的差异 ---- 多个迭代是不断循环的,一个迭代在进行中,就开始准备下一个迭代,但是瀑布是一个版本完全结束后,才开始下一个版本

2.需求文档简化了,这对大家的理解、沟通要求高了很多

故在从传统转敏捷前,要先做好培训工作,让大家意识到会有这些不一样,显得非常有必要;让大家有心理准备后,在实践过程中才不会

1.太突兀,不适应新流程,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以下提到的会议准备不充分

2.以为测试的“地位”被弱化

3.认为需求说明不齐全:敏捷不比瀑布有那么齐全的文档,需求说明以故事的形式存在,更多细节问题,不会在实现就充分考虑描述

敏捷的5个会议,关于会议准备不充分,那么在参与这几个会议之前,测试人员需要做什么?每个会议测试人员需要做什么?

粗略总结如下:

1、迭代准备会议(提前过滤要做的内容):bug预筛选--选出下个迭代要修复的bug,在本次会议中提出

2、迭代评估会议(类似于传统的需求评审会议):参会前,把本次会议的需求先过一遍(迭代准备会议有列出),生成用例框架, 带着疑问参加,在会议上,直接提出对需求的经过思考的疑问

3、迭代计划会议(类似于传统的立项--确定时间节点会议):对评估会议剩余的疑问会后思考完后,在本次会议中确定,并预估测试时间,确定本次迭代的时间安排周期

4、每日站会:了解昨天做了什么,今天打算做什么

5、项目总结会:多说我们,少说我

这些事情,除了每日站会,其他跟瀑布一样,我们一直在做,只是在敏捷中,换了个名词

相比瀑布,敏捷的每日站会,大大提高了大家的衔接度,个人认为这个是敏捷与瀑布的一大明显且有提高的区别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ixiafeibixia/p/951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