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端的流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瓜分殆尽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玩家开始投身到拥抱产业的浪潮里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玩家开始放弃曾经屡试不爽的平台模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玩家开始重新看待流量本身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产业互联网时代业已来临。
  是的产业互联网正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到我们面前尽管我们对于它的感知并不及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强烈但是,它们所带来的改变却丝毫不比消费互联网时代差多少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互联网对于产业端的深度改造所带来的。
  如果我们将消费互联网时代看成是一个对于C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进行改造的时代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时代则是一个对B端进行深度赋能和改造的过程当B端发生改变我们所接触的产品和服务将不再是以往那样而是有了一种全新的改变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感知到消费体验的改变不同,产业互联网所带来的这样一种改变要伴随我们更长的时间。认识到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这样一种区别,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产业互联网,并且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内在精髓与核心要义。
  然而,我们依然要看到的是,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依然有不全面的地方。在这种偏颇的认识的影响之下,诸多并不能够完整表达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和内涵的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同样是大行其道的。如果无法对这种错误的认识进行校正仅仅只是任由其发展的话,非但无法促进产业互联网的良性发展,甚至还将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
  产业互联网的重点,并不在于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本身所涵盖的「互联网」的字眼,以及其与消费互联网之间的诸多联系让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可以用消费互联网的模式和方法来推行产业互联网于是,我们看到的很多标榜产业互联网的玩家,开始用消费互联网的方式来行产业互联网之道。乍一看,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等到真正落地和实践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出现。
  首先,产业互联网的流量对象并不及消费互联网那样庞大。提及互联网,人们通常会将其与海量的流量联系在一起。但凡是那些可以在互联网行业有所作为的玩家,但凡是那些能够在互联网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玩家,无一不是掌握了庞大的流量的玩家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之下,玩家们同样开始将流量当成了产业互联网的重点对象。
  很显然,产业端的数量是远不及消费端的数量庞大的。想象一下,我们的金融机构又有多少,我们的工厂又有多少。很显然,它们的量级是无法与消费端同日而语的。当玩家们将发展的重点聚焦在流量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产业端的流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瓜分殆尽。等到他们再以流量的方式来发展的时候,便开始陷入到了瓶颈之中。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以流量为终极目标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的诸多弊端。可见,仅仅只是套用消费互联网式的流量打法,并不能够真正带来产业互联网的落地,甚至还将会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livegogo/article/details/1274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