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赛数学建模思路 - 案例:集成算法AdaBoost

2022 高教社杯(国赛数学建模)思路解析

2022高教社杯ABCD赛题思路解析:

https://blog.csdn.net/dc_sinor/article/details/126211983


集成算法概念

在机器学习算法中,有一种算法叫做集成算法,AdaBoost 算法是集成算法的一种。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集成算法。

通常,一个 Boss 在做一项决定之前,会听取多个 Leader 的意见。集成算法就是这个意思,它的基本含义就是集众算法之所长。

前面已经介绍过许多算法,每种算法都有优缺点。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些算法组合起来,共同做一项决定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诞生了集成算法(Ensemble Methods)。

集成算法的基本架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的组合有多种形式,比如将不同的算法集成起来,或者将同一种算法以不同的形式集成起来。

常见的集成算法有四大类:

  • bagging:装袋法,代表算法为 RandomForest(随机森林)。
  • boosting:提升法,代表算法有 AdaBoost,XGBoost 等。
  • stacking:堆叠法。
  • blending:混合法。

多个算法以不同的方式可以组合成集成算法,如果再深入探究的话,不同的集成方法也可以组合起来:

如果将 boosting 算法的输出作为bagging 算法的基学习器,得到的是 MultiBoosting 算法;
如果将 bagging 算法的输出作为boosting 算法的基学习器,得到的是 IterativBagging 算法。
对于集成算法的集成,这里不再过多介绍。

bagging 与 boosting 算法

bagging和 boosting是两个比较著名的集成算法。

bagging 算法

bagging 算法是将一个原始数据集随机抽样成 N 个新的数据集。然后将这N 个新的数据集作用于同一个机器学习算法,从而得到 N 个模型,最终集成一个综合模型。

在对新的数据进行预测时,需要经过这 N 个模型(每个模型互不依赖干扰)的预测(投票),最终综合 N 个投票结果,来形成最后的预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oosting 算法

boosting 算法的含义为提升学习,它将多个弱分类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分类器。

boosting 算法是将一个原始数据集使用同一个算法迭代学习 N 次,每次迭代会给数据集中的样本分配不同的权重。

分类正确的样本会在下一次迭代中降低权重,而分类错误的样本会在下一次迭代中提高权重,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算法能够对其不擅长(分类错误)的数据不断的加强提升学习,最终使得算法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每次迭代都会训练出一个新的带有权重的模型,迭代到一定的次数或者最终模型的错误率足够低时,迭代停止。最终集成一个强大的综合模型。

在对新的数据进行预测时,需要经过这 N 个模型的预测,每个模型的预测结果会带有一个权重值,最终综合 N 个模型结果,来形成最后的预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oosting 算法中每个模型的权重是不相等的,而bagging 算法中每个模型的权重是相等的。

AdaBoost 算法

AdaBoost 算法是非常流行的一种 boosting 算法,它的全称为 Adaptive Boosting,即自适应提升学习。

AdaBoost 算法由Freund 和 Schapire 于1995 年提出。这两位作者写了一篇关于AdaBoost 的简介论文,这应该是关于AdaBoost 算法的最权威的资料了。为了防止链接丢失,我将论文下载了,放在了这里。

AdaBoost 算法 和 SVM 算法被很多人认为是监督学习中最强大的两种算法。

AdaBoost 算法的运行过程如下:

    1. 为训练集中的每个样本初始化一个权重 wi,初始时的权重都相等。
    1. 根据样本训练出一个模型 Gi,并计算该模型的错误率 ei 和权重 ai。
    1. 根据权重 ai 将每个样本的权重调整为 wi+1,使得被正确分类的样本权重降低,被错误分类的样本权重增加(这样可以着重训练错误样本)。
    1. 这样迭代第2,3 步,直到训练出最终模型。

这个过程中,我们假设 x 为样本,Gi(x) 为第 i 轮训练出的模型,ai 为 Gi(x) 的权重,一共迭代 n 轮,那么最终模型 G(x) 的计算公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代码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from numpy import *

# 模拟创建数据集
def loadSimpData():
    datMat = mat([[1. , 2.1],
        [2. , 1.1],
        [1.3, 1. ],
        [1. , 1. ],
        [2. , 1. ]])
    classLabels = [1.0, 1.0, -1.0, -1.0, 1.0]
    #返回数据集和标签
    return datMat, classLabels

# 通过阈值比较对数据进行分类
def stumpClassify(dataMatrix, dimen, threshVal, threshIneq):
    """
    Function:   通过阈值比较对数据进行分类

    Input:      dataMatrix:数据集
                dimen:数据集列数
                threshVal:阈值
                threshIneq:比较方式:lt,gt

    Output: retArray:分类结果
    """
    #新建一个数组用于存放分类结果,初始化都为1
    retArray = ones((shape(dataMatrix)[0],1))
    #lt:小于,gt;大于;根据阈值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存储到retArray
    if threshIneq == 'lt':
        retArray[dataMatrix[:, dimen] <= threshVal] = -1.0
    else:
        retArray[dataMatrix[:, dimen] > threshVal] = -1.0
    #返回分类结果
    return retArray

# 找到最低错误率的单层决策树
def buildStump(dataArr, classLabels, D):
    """
    Function:   找到最低错误率的单层决策树

    Input:      dataArr:数据集
                classLabels:数据标签
                D:权重向量

    Output: bestStump:分类结果
                minError:最小错误率
                bestClasEst:最佳单层决策树
    """
    #初始化数据集和数据标签
    dataMatrix = mat(dataArr); labelMat = mat(classLabels).T
    #获取行列值
    m,n = shape(dataMatrix)
    #初始化步数,用于在特征的所有可能值上进行遍历
    numSteps = 10.0
    #初始化字典,用于存储给定权重向量D时所得到的最佳单层决策树的相关信息
    bestStump = {
    
    }
    #初始化类别估计值
    bestClasEst = mat(zeros((m,1)))
    #将最小错误率设无穷大,之后用于寻找可能的最小错误率
    minError = inf
    #遍历数据集中每一个特征
    for i in range(n):
        #获取数据集的最大最小值
        rangeMin = dataMatrix[:,i].min(); rangeMax = dataMatrix[:,i].max()
        #根据步数求得步长
        stepSize = (rangeMax - rangeMin) / numSteps
        #遍历每个步长
        for j in range(-1, int(numSteps) + 1):
            #遍历每个不等号
            for inequal in ['lt', 'gt']:
                #设定阈值
                threshVal = (rangeMin + float(j) * stepSize)
                #通过阈值比较对数据进行分类
                predictedVals = stumpClassify(dataMatrix, i, threshVal, inequal)
                #初始化错误计数向量
                errArr = mat(ones((m,1)))
                #如果预测结果和标签相同,则相应位置0
                errArr[predictedVals == labelMat] = 0
                #计算权值误差,这就是AdaBoost和分类器交互的地方
                weightedError = D.T * errArr
                #打印输出所有的值
                #print("split: dim %d, thresh %.2f, thresh ineqal: %s, the weighted error is %.3f" % (i, threshVal, inequal, weightedError))
                #如果错误率低于minError,则将当前单层决策树设为最佳单层决策树,更新各项值
                if weightedError < minError:
                    minError = weightedError
                    bestClasEst = predictedVals.copy()
                    bestStump['dim'] = i
                    bestStump['thresh'] = threshVal
                    bestStump['ineq'] = inequal
    #返回最佳单层决策树,最小错误率,类别估计值
    return bestStump, minError, bestClasEst

# 找到最低错误率的单层决策树
def adaBoostTrainDS(dataArr, classLabels, numIt = 40):
    """
    Function:   找到最低错误率的单层决策树

    Input:      dataArr:数据集
                classLabels:数据标签
                numIt:迭代次数

    Output: weakClassArr:单层决策树列表
                aggClassEst:类别估计值
    """
    #初始化列表,用来存放单层决策树的信息
    weakClassArr = []
    #获取数据集行数
    m = shape(dataArr)[0]
    #初始化向量D每个值均为1/m,D包含每个数据点的权重
    D = mat(ones((m,1))/m)
    #初始化列向量,记录每个数据点的类别估计累计值
    aggClassEst = mat(zeros((m,1)))
    #开始迭代
    for i in range(numIt):
        #利用buildStump()函数找到最佳的单层决策树
        bestStump, error, classEst = buildStump(dataArr, classLabels, D)
        #print("D: ", D.T)
        #根据公式计算alpha的值,max(error, 1e-16)用来确保在没有错误时不会发生除零溢出
        alpha = float(0.5 * log((1.0 - error) / max(error, 1e-16)))
        #保存alpha的值
        bestStump['alpha'] = alpha
        #填入数据到列表
        weakClassArr.append(bestStump)
        #print("classEst: ", classEst.T)
        #为下一次迭代计算D
        expon = multiply(-1 * alpha * mat(classLabels).T, classEst)
        D = multiply(D, exp(expon))
        D = D / D.sum()
        #累加类别估计值
        aggClassEst += alpha * classEst
        #print("aggClassEst: ", aggClassEst.T)
        #计算错误率,aggClassEst本身是浮点数,需要通过sign来得到二分类结果
        aggErrors = multiply(sign(aggClassEst) != mat(classLabels).T, ones((m,1)))
        errorRate = aggErrors.sum() / m
        # print("total error: ", errorRate)
        #如果总错误率为0则跳出循环
        if errorRate == 0.0: break
    #返回单层决策树列表和累计错误率
    return weakClassArr
    #return weakClassArr, aggClassEst

# AdaBoost分类函数
def adaClassify(datToClass, classifierArr):
    """
    Function:   AdaBoost分类函数

    Input:      datToClass:待分类样例
                classifierArr:多个弱分类器组成的数组

    Output: sign(aggClassEst):分类结果
    """
    #初始化数据集
    dataMatrix = mat(datToClass)
    #获得待分类样例个数
    m = shape(dataMatrix)[0]
    #构建一个初始化为0的列向量,记录每个数据点的类别估计累计值
    aggClassEst = mat(zeros((m,1)))
    #遍历每个弱分类器
    for i in range(len(classifierArr)):
        #基于stumpClassify得到类别估计值
        classEst = stumpClassify(dataMatrix, classifierArr[i]['dim'], classifierArr[i]['thresh'], classifierArr[i]['ineq'])
        #累加类别估计值
        aggClassEst += classifierArr[i]['alpha']*classEst
        #打印aggClassEst,以便我们了解其变化情况
        #print(aggClassEst)
    #返回分类结果,aggClassEst大于0则返回+1,否则返回-1
    return sign(aggClassEst)

datMat, classLabels = loadSimpData()
classifierArr = adaBoostTrainDS(datMat, classLabels, 30)
print(classifierArr)
print(adaClassify([0,0], classifierArr))
print(adaClassify([[5,5],[0,0]], classifierArr))


2022 高教社杯(国赛数学建模)思路解析

2022高教社杯ABCD赛题思路解析:

https://blog.csdn.net/dc_sinor/article/details/126211983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ath_assistant/article/details/12630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