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一下众数和中位数:
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du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zhi2,3,3,3,4,5的众数是dao3。
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个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扩展资料:
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选择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当数值或被观察者没有明显次序(常发生于非数值性资料)时特别有用,由于可能无法良好定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例子:{鸡、鸭、鱼、鱼、鸡、鱼}的众数是鱼。
众数算出来是销售最常用的,代表最多的。
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因此它会因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日常生活中诸如“最佳”、“最受欢迎”、“最满意”等,都与众数有关系,它反映了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众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位数
好,下面贴代码:
//定义一个函数(冒泡排序)
function bubbleSort(arr) {
var len = arr.length;
for (var i = 0; i < len - 1; i++) {
for (var j = 0; j < len - 1 - i; j++) {
if (arr[j] > arr[j+1]) { // 相邻元素两两对比
var temp = arr[j+1]; // 元素交换
arr[j+1] = arr[j];
arr[j] = temp;
}
}
}
return arr;
}
//定义一个函数(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function zzs(numbers){
var ns={};//
var max=0;
var zs=[];//众数
var zhs = null;//中数
//统计出现次数
for(var i in numbers){
var j = numbers[i];
if(!ns[j]) ns[j] = 0;
ns[j]++;
}
//console.log(ns)
//找众数的值
for(var i in ns){
var j = ns[i];
if(j>max)max=j;
}
//console.log(max)
//找众数名称
for(var i in ns){
var j = ns[i];
if(j==max)zs[zs.length]=i;
}
//console.log(zs)
//调用函数(冒泡)
numbers = bubbleSort(numbers);
console.log(‘排序后:’,numbers);
var zz_wz =null;
if(numbers.length%2!=0){//奇数
zz_wz =(numbers.length+1)/2;
zhs = numbers[zz_wz];
}else{
zz_wz = numbers.length / 2;
zhs = (numbers[zz_wz] + numbers[zz_wz-1])/2;
}
//直接打印,也可以改成返回结果。
console.log(‘中数是:’+zhs);
console.log(‘众数是:’+zs);
}
//调用函数
var numbers = [20,14,19,20,6,18,14,10,20,19];
zzs(numbers);
//调用函数
var numbers = [20,14,19,20,6,18,14,10,20,19,19];
zzs(numbers);
以下是运行结果:
排序后:
Array(10) [ 6, 10, 14, 14, 18, 19, 19, 20, 20, 20 ]
debugger eval code:44:9
中数是:18.5 debugger eval code:57:9
众数是:20 debugger eval code:58:9
排序后:
Array(11) [ 6, 10, 14, 14, 18, 19, 19, 19, 20, 20, 20 ]
debugger eval code:44:9
中数是:19 debugger eval code:57:9
众数是: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