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风在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的闭幕演讲全文:由 Libra 引起的思考

640?wx_fmt=gif

9 月 18 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 2019 上海区块链国际周: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圆满结束。

中国万向控股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万向区块链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风博士,发表了闭幕演讲《由 Libra 引起的思考》。

以下为演讲全文(整理自现场速记,有部分不影响原意的删减)。

640?wx_fmt=jpeg

利用主办方的特权,我最后一个演讲,主要是想和坚持到现在的各位来宾说一句谢谢。谢谢大家,这两天都辛苦了!

今年比去年留下来的嘉宾更多,我知道不是因为我,因为去年我也是最后一个,主要是因为 Vitalik(编者注:)。

今年,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由 Libra 而引起的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不是去评论 Libra。

 01 

640?wx_fmt=jpeg

大多数人从货币角度评价 Libra,有人说它是货币,有人说不是,到底是不是呢?我认为,本来就不是只有主权机构才能发行货币。

从信用背书的角度,过去几千年间有三种发行者对货币信用进行背书,或者用信用背书的方式发行货币:

1、主权货币。主权国家机构用自己的主权信用背书,美元、人民币,以及将来央行的数字货币,都是主权信用背书。

2、跨主权货币。这是在多个主权信用背书之下发行的货币,比如明年可能发行的 Libra。作为储备货币来发行。

3、非主权信用背书货币。这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如黄金、比特币等,以及像 Vitalik 提到的用数字资产做抵押发行的稳定币 DAI(编者注:Maker DAO的稳定币)等等。

无论是 Libra、比特币还是 DAI,从信用背书的角度来说,其实并没有创新。这当然不是贬低 Libra 或比特币,而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也不用着急,货币的形态和功能一直在发生变化。

事实上,发行数字货币的主体通常有三种:

1、技术极客。比特币就是由技术极客们创造出来的,任何创新,特别是颠覆性的创新大部分是由技术极客们,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之后可能继续由其他机构来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更适合现实世界和监管要求,从而逐渐得到推广。

2、商业机构,私人机构。Libra,以及早前宣称要发行

3、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有明确的路线图,欧洲政府也曾表示要拒绝 Libra,发行基于欧盟区的数字货币。

综上,发行数字货币最妥当的方法或许是,技术极客创造,私人机构探索,最后由央行发行。

现钞具有绝对的法偿性,但银行货币没有。在美国,2008 年之前的存款保险限额是 10 万美元,金融风暴以后是 25 万美元。因此,像 Libra 这样百分之百用资产做抵押其实更安全。但如果准备金 100% 是存在央行的,那就非常完美,如果由第三方市场管理就会有缺陷,因为肯定会有风险。

前面邹传伟博士也讲到了,数字货币是很特殊的货币,不是通用货币,不能用来解决货币所有的通用功能,所以一定是和场景、特定需求、特定用途结合在一起的货币。

为什么会出现互联网支付,而不是由银行提供服务?很简单,两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买卖,如果使用银行交易,可能需要 3 到 4 个步骤才能完成支付。而互联网上的客户转化率超过三个步骤,就会从 80% 跌到 2%。如果真的有这么多的购买行为,因为繁琐的付款、交易、支付流程而无法达成,那电商在商业上的可行性就没有了。

支付一定要和场景结合在一起,要随时随地随身随需地完成,互联网电商才能做成。同样,如果不与能够结合场景和流量、客户需求的商业机构一起来做,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也可能会遇到麻烦。

 02 金融视角

640?wx_fmt=png

Libra 宣称要构建新一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因为它是基于区块链的。

区块链最底层的三个东西就是用来构建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新的记账方法、基于加密数字钱包的新账户体系、基于密码数字货币的新记账单位。

Libra 是 To C 的,自称要面向 27 亿人建立个人支付系统。JPM 是 To B 的,要建银行间的清算系统。他们都是基于新的记账方法、新的账户、新的记账单位构建的。

为了方便理解 Libra 是新一代的个人支付系统,我对个人支付系统的演变进行了划分。

纸币是个人支付系统的第一次巨大改革和创新。在纸币出现之前,个人支付非常不便,尤其是跨区域支付。想把银元从上海运到北京,需要通过镖局,推着车子牵着马,有了纸币以后就方便多了。

纸币作为更加方便的货币形态出现,其实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足够成熟。正是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支付需求。

第二代个人支付系统,是基于银行卡的电子支付系统。纸币很难跨境,但银行卡在全世界支付都更加方便。同样,银行卡电子支付系统也首先得益于通讯网络的发展。

第三代个人支付系统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这是基于互联网钱包的移动支付系统。互联网场景下,银行帐户的支付服务已无法满足和解决实时点对点的支付需求,所以诞生了互联网支付。银行卡不直接与客户完成交易,而通过互联网钱包完成。

第四代个人支付系统,是 Libra 所创造的基于区块链、密码学地址的数字货币支付系统。

可以看到,这四代支付系统里,除了第二代是直接使用银行账户和支付网络之外,银行都是隐藏在后端的。

很早以前就已经有开放银行的概念。银行在新技术推动之下不是没有角色,而是会隐藏在后面,通过API输出账户能力、支付能力等,或是使用一整套银行体系支持其他客户。

从金融视角,昨天姚前已经讲到了数字金融和数字资产的关系,我就不多讲了。新一代数字金融体系需要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或者数字金融体系就是建立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基础设施之上的。

站在企业的角度怎么理解数字经济?工业经济的驱动因素是燃料,数字经济的驱动因素是数据。

数据如何驱动一个商业?我的总结是把数据计算机模型化,用算法来组织这些数据,同时把企业的业务流程计算机程序化,或者变成智能合约。

这个数字经济并不是经济学家角度的数字经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技术帮助企业完成数字经济和数字商业的组织。

这些数字化的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1、跨时空。数据流通是没有国境的,跨时空、跨组织。

2、数据具有穿透性。纵向可以穿透市场层级,把交易变成点对点,买家和卖家间不再需要中介,横向可以缩短产业链。

因为点对点,交易结算就必须实时。用银行卡去商场买东西不是点对点的交易,因为商家收到这笔钱需要有时间,但没问题,因为银行做了信用担保。

可如果没有银行这样的中介保证呢?那就必须实行清结算,而区块链就是交易、清算、结算同步完成的网络。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使数字金融去掉了中间环节,以点对点的支付清算和非担保的交易交收为核心特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最好技术方案。

 03 

640?wx_fmt=png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就是足够数字化,是跨境、跨时空、跨组织的,同时也是分布式的、自组织的、去中心的。去中心不是指社会治理的去中心,而是商业活动的去中心。

真正基于区块链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都要体现上面的两个特色。

任何基于颠覆式技术的新应用历来有两条路线。

路线一:把新技术看成一种工具,改善传统商业模式,得到边际效益上的提升。

路线二:把新技术当做一套制度,用来重构商业的底层逻辑。

有很多案例,比如几年以前,当互联网公司谈“金融科技”的时候,很多传统金融业的人喜欢讲“科技金融”,科技是工具,用来改善现有的商业模式。而“金融科技”,则是要用互联网、数字化的技术重构金融的底层逻辑。

Libra 为什么会采用“协会”的架构?Facebook 为什么不控制它?也是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如果 Facebook 以自己为中心建立 Libra,很可能没有人会使用,因为很难完全信任。

前面讲的是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使商业活动的去中心成为必然趋势,现在谈谈商业的发展,主要有两点:

1、经济全球化 2.0

因为互联网,现在已经不是公司全球化的时代,不是一家公司将自己变成跨国公司,而是任何个体都可以进行点对点交易。

经济全球化发展成为了个人全球化,解决点对点的交易,实现点对点的服务成为突出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实时清算结算、点对点交易交收的特点正好可以用来帮助个人商业活动的全球化。

2、经济数字化

当数据集合到一定程度后,流通基本是跨时空的。这使很多商业活动的金融支付需求是随时随地随身随需的。不能场景化虚拟化地提供满足需求的支付清算服务,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最好的案例就是 NFC 的近场支付和互联网公司所支持的扫码支付的对比。

因此,新技术带来的新生活需求、商业需求、金融需求,必须用分布式、去中心的方法才能满足。区块链的区块奖励无论是 10 分钟奖励一次还是 1 秒钟奖励一次,实际上都是在为这 10 分钟或者 1 秒钟里,为区块链做了工作的人支付了报酬。

我看过一份资料,美国大概有 34% 的人做零工,不隶属于任何的企业,也不被任何人雇佣,而是通过互联网在为大家提供服务。零工经济最好的薪酬计算办法是按时间付费。如果能把区块链劳动报酬的机制很好地利用起来,那零工经济可以在全球实现,如在中国雇佣巴西的人为你工作,不需要中介,摩擦系数为零,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共享经济也是一样的。你租一个东西给别人使用了 10 分钟,怎么取得报酬?通过银行转账,还是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

显然,未来的共享经济、零工经济是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目前还想不到比它更好的方案,接近零成本,能够实时高效地完成零工经济和共享经济的激励问题,以及报酬支付问题。

今天(邹传伟)刚刚介绍了分布式经济白皮书,分布式经济生态可以无限循环地玩下去,不会像赌博一样出现终局,也不会让某一个人输光或赢得所有。

这使我想起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先生说过“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是朴素意义上的分布式经济概念。

前不久,美国商业圆桌联盟近 200 位美国著名企业家发布了新的企业经理人使命——“企业不能以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意思是所有企业有关的各方福利都应该激励相容,得到照顾,而不仅是突出其中一方,尤其不能突出股东利益最大化。

区块链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激励相容,而不是对其中的某一方。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没有股东,所有参与方都能得到激励。经济学里的老难题“激励相容”在区块链上得到了最好的解决。

昨天,有人问我公链如何估值。我解释,公链的估值和 PE 的估值完全不一样。以 VC 方式谈公司估值的时候,如你估值 1 亿美元,我愿意拿 10% 的股份融资,那剩下的 9000 万美元是创始团队的,这只是在股东层面谈公司的估值,是股东与投资者之间的事情。

当区块链项目有 1 亿美元估值的时候,创始团队留了 20%,基金会留了 20%,开发激励、生态基金留了 20%,再有 20% 给其他投资者。这 1 亿美元是分给了所有参与区块链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股东。这真正做到了激励相容,会带来无限循环游戏里的“帕累托最优”。

以上是由 Libra 引起的一些思考。谢谢大家!

留言挖矿 第333期:肖风博士的分享中,你认同哪些观点?或者给了你什么启发?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上一篇:

推荐阅读

——End——

『声明:本文转载自「万向区块链」,文章为演讲嘉宾的独立观点,不代表白话区块链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640

640?wx_fmt=png

亲,据说99.9%有品位的人都点了「好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rRqAEr7ci9s2v0/article/details/10104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