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k近邻算法

K近邻算法

KNN是一种十分容易理解的分类和回归模型。设输入为:

\[T=\{(x_1,y_1),(x_2,y_2),...,(x_N,y_N)\} \]

其中,\(x_i\in X \subseteq R^n\)为实例的特征向量,\(y_i\in Y=\{c_1,c_2,...,c_3\}\)为实例的类别,\(i=1,2,...,N\);根据给定的距离度量算法,在训练集\(T\)中找出与\(x\)最邻近的\(k\)个点,在涵盖这\(k\)个点的\(x\)的邻域\(N_k(x)\)中根据分类决策规则决定\(x\)的类别\(y\)

\[y=\underset{c_j}{arg\max}\sum_{x\in N_k(x)}I(y_i=c_j),\ i=1,2,...,N,\ j=1,2,...,K \]

其中\(I\)为指示函数,即当\(y_i=c_j\)\(I=1\),否则\(I=0\)

K近邻模型

模型

(略)

距离度量

常用的距离有欧氏距离,更具有一般性的\(L_p\)距离(Minkowski距离)。设特征空间\(X\)\(n\)维实数向量空间\(R^n\)\(x_i\)\(x_j\)\(L_p\)距离定义为:

\[L_p(x_i,x_j)=(\sum^n_{l=1}|x_i^{(l)}-x_j^{(l)}|^p)^{\frac{1}{p}} \]

其中\(p\geq 1\)

  • \(p=1\)时称为曼哈顿距离;
  • \(p=2\)时称为欧氏距离;
  • \(p=+\infty\)

\[L_{+\infty}(x_i,x_j)=\underset{l}{max}|x_i^{(l)}-x_j^{(l)}| \]

K值的选择b

\(K\)减小意味着整体模型变得复杂,容易发生过拟合;\(K\)增大意味着模型变得简单。
\(K=1\)时称为最临近算法;\(K=N\)时总是输出训练样本中样本最多的一类。
通常采用交叉验证选择合适的\(K\)值。

分类决策规则

\(K\)近邻常用的分类决策规则是多数表决法。设损失函数是0-1损失函数,分类函数是

\[f:R^n\rightarrow \{c_1,c_2,...,c_N\} \]

对于给定的实例\(x\in X\),其中最邻近的\(K\)个训练实例点构成集合\(N_K(x)\),设类别是\(c_j\)那么误分类的概率是

\[P(Y\neq f(X))=1-P(Y=f(X))=\frac{1}{k}\sum_{x_i\in N_k(x)}I(y_i\neq c_j)=1-\frac{1}{k}\sum_{x_i\in N_k(x)}I(y_i=c_j) \]

要是误分类率最小,就要使\(\sum_{x_i\in N_k(x)}I(y_i=c_j)\)最大,所以多数表决规则等价于经验风险最小化。

kd树

kd树是一种对k维空间之中的实例点进行存储以进行快速搜索的二叉树。当实例点是随机分布时,kd书的搜索平均计算复杂度是\(O(log\ N)\),N是训练实例数。适用于训练实例数远大于空间维度的搜索任务,当维度接近训练实例数时,效率几乎等同于线性扫描。

构造kd树

输入:k维空间数据集\(T=\{x_1,x_2,...,x_N\}\),其中\(x_i=\{x_i^1,x_i^2,...,x_i^k\}^T\)\(i=1,2,...,N\);
输出:kd树。
构造算法

  1. 开始:
    • 构造根结点,根结点对应于包含\(T\)\(k\)维空间的超矩形区域。
    • 选择\(x^{(1)}\)为坐标轴,以T中所有实例的\(x^{(1)}\)坐标的中位数为切分点,将根结点对应的超矩形区域切分为两个子区域。切分由通过切分点并与坐标轴\(x^{(1)}\)垂直的超平面实现。
    • 由根结点生成深度为1的左、右子结点:左子结点对应坐标\(x^{(1)}\)小于切分点的子区域,右子结点对应于坐标\(x^{(1)}\)大于切分点的子区域。将落在切分超平面上的实例点保存在根结点。
  2. 重复:
    • 对深度为j的结点,选择\(x^{(l)}\)为切分的坐标轴,\(l=j(mod\ k)+1\),以该结点的区域中所有实例的\(x^{(l)}\)坐标的中位数为切分点,将该结点对应的超矩形区域切分为两个子区域。切分由通过切分点并与坐标轴\(x^{(l)}\)垂直的超平面实现。
    • 由该结点生成深度为\(j+1\)的左、右子结点:左子结点对应坐标\(x^{(l)}\)小于切分点的子区域,右子结点对应坐标x()大于切分点的子区域。
    • 将落在切分超平面上的实例点保存在该结点。
  3. 直到两个子区域没有实例存在时停止。从而形成kd树的区域划分.
    [\]:

搜索kd树

给定一个目标点,搜索其最近邻。首先找到包含目标点的叶结点;然后从该叶结点出发,依次回退到父结点;不断查找与目标点最邻近的结点,当确定不可能存在更近的结点时终止。这样搜索就被限制在空间的局部区域上,效率大为提高。
输入:kd树;
输出:x的最邻近
搜索算法

  1. 在kd树中找出包含目标点x的叶结点:从根结点出发,递归地向下访问kd树。若目标点x当前维的坐标小于切分点的坐标,则移动到左子结点,否则移动到右子结点。直到子结点为叶结点为止。
  2. 以此叶结点为“当前最近点”。
  3. 递归地向上回退,在每个结点进行以下操作:
    • 如果该结点保存的实例点比当前最近点距离目标点更近,则以该实例点为“当前最近点”。
    • 当前最近点一定存在于该结点一个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检查该子结点的父结点的另一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是否有更近的点。具体地,检查另一子结点对应的区域是否与以目标点为球心、以目标点与“当前最近点”间的距离为半径的超球体相交。
    • 如果相交,可能在另一个子结点对应的区域内存在距目标点更近的点,移动到另一个子结点。接着,递归地进行最近邻搜索;
    • 如果不相交,向上回退。
  4. 当回退到根结点时,搜索结束。最后的“当前最近点”即为x的最近邻点。

kd树这里直接摘的原书内容,文字表述不是很方便,更多信息和具体实现参考这里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learhanhui/p/1297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