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形成

  和所有的恒星一样,我们的太阳也是在物质星云受引力作用发生塌陷的过程中形成的。也许是邻近的一颗超新星引发了这次塌陷。这场巨大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穿越了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7万光年即位于星系中心至星系边缘40%处螺旋臂区域的气态星云。当冲击波穿越星云之际,星云中的物质就好像撒在振动的鼓面上的沙子开始重新排列。一个由数百颗恒星组成的星群部落就此诞生。

  它们都可以算作第二代或第三代恒星,因为形成它们的材料中除氢、氦以外,还包含许多别的元素。在形成太阳的星云中,原始气体占98%(大约72%为氢气,27%为氦气)。但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元素,包括碳、氮、氧(这些元素占宇宙所有物质的1.4%),以及铁、镁、硅、硫和氖(这些元素占据剩下的0.5%)。这10种元素,有的形成于大爆炸之际,有的形成于大型恒星内部,它们只占我们所在的星系区域原子物质质量的0.03%,而其余的元素则形成于超新星。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以及许多由这些元素形成的简单化学物质的存在,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太阳(或许还有与它相似的恒星)与第一代恒星不同,它是伴随着一群卫星一起诞生的。这些卫星就是组成太阳系的行星。

  像所有的恒星一样,太阳的许多特征是由它的体积决定的。它是一颗黄色的恒星(光谱类型为G2),这意味着太阳属于中等亮度的恒星。然而,绝大部分恒星(大约95%)体积比太阳小,温度也比太阳低。对于地球而言,太阳是个庞然大物。它的直径为140万千米,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4倍多。尽管如此,当太阳衰亡之际,它的体积还不足以塌陷成为一颗超新星。但太阳也不算很小,并不能维持很长的生命。它大致形成于46亿年前,还将存在40亿——50亿年的时间。迄今为止太阳的年龄是宇宙的1/3,它已走过了自身生命周期的一半。与所有的恒星一样,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核爆炸,温度高达150万摄氏度。核爆炸使得氢原子聚变为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辐射能。聚变反应产生以光子形式存在的能量,这些光子要从太阳致密的内核挣扎而出,到达表面,需要花费100万年的时间。太阳的表面温度降低为6000摄氏度。能量从太阳表面向外辐射,遍及整个太阳系,直至太空深处。光子一旦到达太阳表面,即开始以光速运动。光子用100万年的时间努力穿越亚原子微粒(subatomic particle)的堵塞之后,仅用8分钟即可抵达1.5亿千米之外的地球。

  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地球不会存在,生命也无从演化。太阳系所有的行星都是由太阳的碎片在引力场作用下组成的。太阳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光和热,维系地球上的生命。正是太阳这颗电池,使地球表面复杂的地质、大气以及生物过程得以运转。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yx-b/p/1263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