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一、现象

  1. 问题:有人羡慕那些考清华北大的名校生,心想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于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是努力了之后结果还是差强人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2. 现象:很多人坚信勤能补拙,认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多,就可以把这件事情给做好。于是他们在学习这件事上,很少真正动脑去思考,而是重复做一些机械性的事情
  3. 事例: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不断翻看书中的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笔记,直到记住它们为止。
  4. 人与人认知的差异
    1. 根本原因:先天遗传、后天学习
    2. 主要原因:有的人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后天想要超越确实比较困难,但天资卓越的人毕竟是少数。后天学习,才是拉开人与人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方法——勤能补拙,对吗?

勤能补拙: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多,就可以把这件事情给做好

1. 心理学实验:重复阅读

  1. 实验:把学生分两组一组在阅读过学习材料后立即重新看一遍,另一组则只看一遍学习材料。两组学生在看完材料之后马上接受测验
  2. 结果:念两遍的学生要比念一遍的学生成绩稍好,但如果把测验的时间往后推一段时间,两组学生的表现处于同一水平。
  3. 结论
    1. 利弊:连续重复阅读并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弊大于利。
    2. 短时记忆 :重复阅读能提高一个人的短时记忆,这能让我们在期末测验中取得更好成绩。但如果是面对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重复阅读基本没有效果,因为高考不仅仅考察基础知识,还对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产生错觉:反复阅读、集中练习,它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机械地、快速地重复一些东西。通过反复记诵的方式,会让人产生全然掌握知识的错觉,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我们精通知识,也不会让人产生持久的记忆力,更多时候它只是在浪费时间。

2. 总结

  1. 学习是反人性的:人天性懒惰,而学习迫使你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问题上,而这个问题常常还是枯燥的。
  2. 思考是关键:这种学习方式看起来很刻苦,但是效率很低,因为没有思考,人之所以能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正是因为人能思考。然而思考本身是极消耗能量的
  3. 学会激发学习:想要让学习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们首先必须激发自己想去学习,只有当我们自身内部有学习动机,大脑才会积极努力,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如何学习?

  1.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2. 学习本质:是当我们在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能够迅速从脑中调取,从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3. 学习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4. 信息加工:指在新获取的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5. 费曼学习法:

    1. 输出:选择一个概念,将这个概念教给别人
    2. 优化: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回头再查阅资料,重新尝试教学
    3. 类比:最后简化类比,将学习对象解释到小孩子也能理解

四、名人名言

  1. “大多数人为了避免思考,愿意去做任何事。”——罗素
  2. “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
  3. “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
  4.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人类天性的行为,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认知天性》
  5. “如果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是用反复阅读课本,并进行集中练习的话,这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认知天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布了23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89 · 访问量 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jsjsjjdj/article/details/10517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