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分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按标准和规定计算机网络是分为七层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是将他分为四层

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提出的原因—>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复杂的大问题—>分层结构
但是当时很多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网络体系,例如第一个提出网络体系结构的IBM公司的SNA
还有DEC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等众多结构,由于他们不能相互之间标准不一样
导致网络无法互联互通

ISO的目的:支持异构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但是,理论成功,市场失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输层是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之间的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四层7654是端到端的传输,后三层321是点到点的传输
点到点的传输:例如计算机A要将数据传输到B,中间要经过C路由器,D路由器,其过程是
A-C-D-B,由于网络连接需要中间的中转站,所以A无法直接到B,他们的传输形式是,在数据链
的前面加上一个头部,头部的信息是下一个中转站的地址,一个点到一个点

端到端的传输:相当于一件快递,有卖方A,买方B,A将商品包装,附加上B的地址信息,然后邮寄给B,计算机的传输信息是要加密解密的,A的信息只能由B解开

应用层: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一:数据格式变换
(计算机的底层都是二进制,所有中文英文都是通过二进制表示的,但是表示方法是有很多种的,俗称编码)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功能三: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
这就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过程可类似打电话,拨号,接通,挂断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
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传大型文件,或放视频时,数据中间会穿插校验点,当传输失败使会找到
最近地校验点,从校验点开始播放或传输,而不是从头再来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地通信,即端到端地通信。传输单位使报文段或用户数据
功能一: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可靠传输:比较大的数据分成报文段分开传输,传输成功会收到传输成功的信号,
发送端如果没有收到信号将重新传输上一个报文段
不可靠传输:传输数据较小,不会建立连接,确认机制等操作

功能二:差错控制
传输过程出现错误,进行纠正
功能三:流量控制
A为发送到,发送数据为20m/s,B为接受端,接受数据10m/s,接收端无法处理发送端的大量数据,反馈信号,降低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度
功能四:复用控制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
分用:传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的相应的进程

网络层: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网络层传输单位使数据报
数据报过长可以切割为分组
功能一:路由控制 选择最佳传输路径
功能二:流量控制
功能三:差错控制 纠正信息例如奇偶校验码
功能四:拥塞控制 所有节点都不接受分组,要丢弃大量分组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使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的传输单位使帧
功能一: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功能二:差错控制 检错和纠错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访问(接入)控制 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控制pc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物理层: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递
功能一:定义接口特性
功能二:定义传输模式 单工,半双工(对讲机),双工(手机)
功能三:定义传输速率
功能四:比特同步
功能五:比特编码

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布了6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0 · 访问量 2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254438/article/details/104525055